第781章 出风头
陈家主脸上堆满笑容,与他们对视,嘴里说道:“就多三百两,差不多、差不多。”可心里却把夏清宁骂了个遍,活了大半辈子,他还是头一回碰上收礼还在门口大张旗鼓报数的。
虽说夏清宁年纪轻轻,但能声名远扬,肯定不是个简单角色,她这么做究竟有何目的?
陈家主送的银子和其他礼物都被夏府中人登记在册,还高声念了出来。
在场的商贾们听得清清楚楚,就算夏清宁想抵赖都不行。
陈家主骂完自己,竟还莫名有些得意。
他乐呵呵地拱手道:“小意思,走了走了,可不能让小郡主久等。”
刘家主和杨家主看着陈家主,心中满是不甘。
他们总觉得进了这郡主府,形势就会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紧接着,又是一阵锣鼓声。
李雨洪亮的声音再次响起:“城南丝绸商行李老板,捐银六百两!”
前面三位家主,包括原本还得意洋洋的陈家主,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报礼声还在继续,听到后面商贾捐出的数额,他们惊得挪不开脚步。
方家四百两、张家六百两,陈家旁支八百两……
越往后的商贾捐出的银钱越多,甚至超过了先前的三大家族。
来之前还信誓旦旦要一致对外的三家主,此刻对视一眼,只能扯着僵硬的面皮挤出一丝笑容。
夏清宁这一招,巧妙地将众人置于对立面。
黔州本就贫穷,利益蛋糕就这么大,一家多占一点,别家就得少拿一些。
长此以往,谁心里都不会平衡。
众人走进正厅,只见夏清宁身着一袭淡雅却不失华贵的衣衫,身姿挺拔地站在厅中。
她脸上挂着笑,目光从容地扫视着台下应邀而来的一众商户。
这些商户在黔州商场上翻云覆雨,平日里威风八面,此刻却正襟危坐,屏气敛息,等待着夏清宁开口。
“诸位,今日邀大家前来,是想一同分享黔州的独特魅力。”
夏清宁的声音清脆,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力量,她轻轻抬手,示意身旁的侍从。
侍从会意,呈上一幅精美的画卷,缓缓展开。
画卷上,展现的是黔州波澜壮阔的大海,海浪翻涌,气势磅礴。
“黔州的海域,富饶无比。这里的海产,种类繁多、肉质鲜美。”夏清宁的声音充满感染力。
“水果更是品质绝佳,我本是北方人,到了黔州后,水果就从未断过。”
“我来之前途经广溪,在那儿尝过芒果,说句心里话,咱们黔州的芒果比广溪的还要好,个头更大,滋味也更甜。”
这话一出口,商贾们纷纷点头应和,夏清宁这话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夏清宁这番话之所以能引起强烈反响,不单单是因为夸赞了黔州的芒果,关键在于她不动声色地踩了广溪一脚。
在黔州的商户们,就没有一个不讨厌广溪的。
两地相距极近,黔州闻名的特产,在广溪也能找到,广溪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比黔州富裕许多。
黔州百姓要是想出货,广溪那边就拼命压价。
若是想借路把货物运往北地,那高昂的过路费,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明明黔州的东西品质更优,却因地理位置受限,处处碰壁,商户们心里能不窝火吗?
夏清宁这看似无心的拉踩,瞬间拉近了与商户们的距离,让大家对她多了几分亲近和认同。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商贾们渐渐回过味儿来。
她再三思索,这归根结底还是路的问题。
夏清宁大张旗鼓修路的事儿,没有瞒着任何人,大家都有所耳闻。
可这修路到底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黔州本有诸多赚钱的好路子,只可惜道路状况太差,全都被堵死了。”
夏清宁目光诚挚地看向众人,“本宫自到黔州,就一门心思扑在修路这件事上,这一忙就是一个多月,直到如今才得空。”
“今天,咱们不说那些场面话,我以薄酒粗茶招待诸位,多谢大家慷慨捐银。”
说着,她伸出手,旁边的李雨心领神会,适时地将账本递到她手中。
前排的商户们听得清清楚楚——捐银!
早在进夏府大门的时候,他们就听到过“捐”这个字。
只是当时锣鼓喧天,报出的数字又格外吸睛,便把这一丝不对劲抛到了脑后。
如今反应过来,才惊觉这真的是要捐钱!
商贾们心里顿时不乐意了!
送给夏清宁银子,进了她口袋那是人情,可要是捐出去,那可就是白付出了。
别说是小商贾,就连前排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面色也变得十分难看。
夏清宁却仿若未觉,依旧笑眯眯地将账本翻到最后一页,递给李雨。
“今天来了七十二位,共计捐银三万一千两,大家实在是太热情了!”
她的声音清脆,在大厅里回荡。
“尤其是陈家——陈老板是哪位啊?”
原本满心不悦、觉得被算计了的某甜点铺陈老板,冷不丁被夏清宁点名。
他脸上的不满还没来得及褪去,就忙不迭地示意,“郡主,是我、我在这。”
夏清宁微微点头,站起身,笑容满面地走过去,握住陈老板的手。
“不错啊,陈老板是个心善之人,李雨,帮我把陈老板的名字记下来。”
“咱们可不能让陈老板这银子白花了。”
陈老板激动得满脸涨红,喉咙像被堵住一般,半晌说不出话来。
从前他给其他官员送孝敬,可从未得到过这般待遇,这是何等的殊荣啊!
“陈老板,你在咱们黔州修的路上选一段你经常走的。”
夏清宁和声细语地说道:“在水泥路旁立个功德碑,以陈老板的名字命名,让黔州的百姓都记在心里。”
“每当他们走过这段路,都要感谢陈老板的慷慨捐银,不能让善人心寒。”
夏清宁言辞恳切,配上她那略显稚嫩的面庞,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赞同她的话。
陈老板一激动,当场又捐了五百两银子。
她想着不能让人家白捐,便为他提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