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关系好
当她到书房门口时,双手提着食盒,腾不出手来敲门。于是抬起腿,轻轻踢了踢门槛,脆生生地喊,“爹爹,我进来啦?”
夏千帆在书房内正埋头忙碌着,听到声音,忙应了一声。
他起身快步走到门口,打开房门,瞧见她手中提着食盒,便伸手接了过来,心疼不已。
“清宁,你怎么自己送过来了?这食盒这么重,下次让小厮帮你提。”
夏清宁心不在焉地应了两声,目光却紧紧地追随在他手中的食盒上,迫不及待地问,“爹爹,先吃饭吧。”
等到爹爹将食盒中的饭菜取出来,她坐在桌旁等着娘亲。
看着香喷喷的饭菜,唇齿生津。
她努力抵住诱惑,抬头看向夏千帆,努力分散注意。
“爹爹,娘亲说您一直在忙,您在忙什么啊?您前两天说的雁门城匪患问题解决了吗?最后派谁去的?”
夏千帆似笑非笑地看着她的小动作,调侃道:“清宁,你是来吃饭的,还是来打探消息的?”
“你这一下子问这么多问题,让我回答哪个好呢?”
“咳咳,”夏清宁有些囧,挠了挠头,让他别着急,慢慢说。
夏千帆叹了口气,“匪患问题交给九皇子了,具体情况目前还不太知晓。”
“九皇子?!”
夏清宁惊呼一声,猛地敲了敲自己的脑袋,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原本书中的剧情。
在原著中,确实写过九皇子剿匪的事。
当时朝堂上党派之争激烈异常,可皇上却心系百姓。
他一方面担心派人剿匪会打破现有的朝堂平衡,引发更多的纷争,另一方面,又着实不忍百姓受苦。
不知为何,皇上竟想到不起眼的九皇子,毅然决然地派他前往雁门城。
原著中,这段剧情算得上是九皇子出现在百官视线中的重要转折点。
虽说剿匪的过程困难重重,但最后的结果是好的。
怪她,最近一直忙着追查平王私兵的事,差点把这段关键剧情给忘了。
夏清宁深吸一口气,心急如乱麻,连忙问道:“爹爹,九皇子走多久了?”
“这次剿匪他带了多少人,会不会有危险?”
夏千帆察觉到女儿的态度有些反常,心中也跟着有些着急,连忙安慰。
“你别担心,九皇子不会有事的,他带了不少人,危险……”
待他说完,夏清宁转身就要走。
恰好琴娘提着另一食盒走进书房。
见里面的气氛有些不对劲儿,她疑惑地问了一句:“怎么了?”
父女俩对视一眼,心有灵犀一般,不约而同地选择隐瞒真相。
“没什么,再说娘亲做的饭好吃,许久没吃您亲手做的饭了。”
夏清宁笑嘻嘻地说着,还朝着爹爹使了个眼色。
两人配合默契,三言两语便转移了琴娘的注意力。
吃过午饭,夏清宁在家里如坐针毡。
她心里清楚,这件事要是告诉父母,他们肯定不会同意自己的做法。
思来想去,她决定先斩后奏。
于是,夏清宁留下一封书信,趁着中午父母午休的当口,偷偷溜出了府。
等到晚上,迟迟不见夏清宁来吃饭,夏千帆心里涌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他找了个借口,佯装若无其事地前往夏清宁的房间。
一进门,瞧见空荡荡的屋子,他就猜到了七八分。
夏千帆强忍着心中的担忧与怒火,在夏清宁的闺房内缓缓踱步。
他深知女儿向来行事稳重,即便要离开,也定会留下只言片语告知家人。
果不其然,在梳妆台上放置着一封信,信封上工工整整地写着“爹爹亲启”四个大字。
夏千帆快步上前,伸手拿起信,目光急切地在信纸上扫视,一目十行地看完了上面的内容。
其大意是九皇子会有危险,她不能不去,希望爹爹谅解,以及请求他帮忙隐瞒娘亲,莫要让她担忧。
看完书信,夏千帆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双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
她明知此行艰险无比,九皇子随时可能遭遇不测,却还是不顾一切地去找他。
“千帆,见到清宁了吗?快来吃饭了。”琴娘温柔的声音自屋外悠悠传来。
夏千帆猛地回过神来。
他迅速将书信收入衣袖之中,深吸一口气,抬手轻轻拍了拍脸颊,努力挤出一丝笑容,
“我来了,清宁留下信,说去找小九,不回来了。”
琴娘平日里对朝中诸事了解甚少,只当宋千俞还在京城之中,并未多想。
“这俩人,关系真好。”
殊不知,这句话在夏千帆的心头泛起层层涟漪。
正如琴娘所言,夏清宁此番行为,无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这、这……
夏千帆不敢再细细思量,只能在心中默默念叨,夏清宁还小,她定是担心朋友。
另一边,九皇子率领着御林军已然离开京城百里。
这时他心中已有了计划,他决定暂时脱离大部队。
他将御林军的指挥权交给了自己信任的死士,让其代为掌管。
他则孤身一人,快马加鞭地向着雁门城疾驰而去。
只为先行探查土匪的详细情况,以便根据掌握信息制定出最为有效的剿匪计划。
待脚程较慢的御林军赶到时,他们便能依据既定计划,将土匪一举歼灭,还雁门城百姓一片安宁。
在交代完各项事宜后,九皇子轻装上阵,带了十个身手不凡的侍卫,以备不时之需。
骑马赶路速度更快,只需七八日便能抵达雁门城。
夏清宁得知宋千俞离去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当即快马加鞭地追赶。
她马不停蹄地赶路,当天便赶上了御林军的队伍。
然而,她环顾四周,却并未见到九皇子的身影。
她心急如焚,径直找到队伍的领头者,询问九皇子的下落。
在得知他已然先行出发后,夏清宁更是片刻不敢耽搁,日夜兼程地继续追赶。
这一路上,多数时候都身处荒郊野外,条件艰苦异常。
在她日夜兼程的赶路下,夏清宁终于在即将踏入雁门城时,追上九皇子。
“宋千俞!”
夏清宁一眼望见前方那个熟悉的身影。
他坐在高头大马上,英姿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