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九百七十二章 开挂的正确用法
。
而老营们,同时又饿死了不少人。
但没人怪罪闻人升,只是怨他们命不好,王家的粮食剩下得不够多。
“好了,我们现在要去打粮,要一路南下,找一处水草丰美之地,再次扎根。”
可以说,闻人升早就有全盘打算了。
轮到造反,他是有一套完整流程的。
这些人在初步训练好了之后,差不多也能做点事。
至少比县城的守城兵强得多。
他们被闻人升带走,其他老营的人,也跟着一路离开。
这一路的行军,其实也是一种筛选。
跟不上的人,就会被淘汰。
留下的人,自然就是种子。
而他们目标,就是下一个乡镇。
他们没有去攻打县城。
闻人升可不会像那些失败的家伙一样,老想着县城舒服,县城好,县城娘们漂亮……
刚刚有了点人手,就迫不及待地打进县城里享受。
这种短视,也难怪大部分农民躁动都是失败的。
他们其实没有什么想法,也没有战略,只是想着哪里好打去哪里。
而在那些人眼中,有着各种玩意的县城,自然就是最好的。
所以可以看到大部分躁动的农民们,初期在打了几个庄子后,就迫不及待地向县城进攻,最后被朝廷重视,进而一拳头抡下来打死。
而闻人升却知道,现在是刚刚爆发了饥荒,县城里的粮食也不够。
很多粮店都在囤积居奇。
而现在他的战略,就是清扫周围乡间的有粮之地。
顺便锻炼行军和体魄。
老弱病残逐渐被淘汰。
意志不坚定,或者太聪明的家伙也会被淘汰。
留下的人,自然就是中坚分子。
不用担心人会跑光,因为没有饭吃的人,会在沿路源源不断地加入进来。
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找一个人来指引他们。
……
县城之内。
王家分支,早就得了报信的。
“你们王家的主支,被灭门了。”
“得赶紧报官啊!”
来报信的是几个王家人。
他们在被围攻时,偷偷跑路了,在远处看到了这一切。
于是他们跑去县城,给王家几个分支把现场的情况说了。
他们说这些,也没有存着好心,只想着立功得了奖励。
然而,王家几个分支知道这事后,他们商议一通,竟然做出决定。
“就当这事不存在。”分支主事,王家二房拍板道。
“如果告官,首先得付一大笔钱给县令和衙役们,将他们喂饱了,才能干活。”
“再次对方是几千人的贼寇,县城要出兵,很麻烦。”
“我们王家又得拿一大笔钱粮出来,不然的话,他们也没有办法出兵。
“咱们等别人出头,或者等贼寇打上城来。”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以不变应万变,省下了好多钱粮。”
二房的话,让众人很赞同。
长年累月在城里做事,他们很清楚衙役们怎么做事的。
就说征发徭役,那就是从中上下其手。
这些家伙们,就是不会干好事。
指望他们为王家主持公道,月亮从水里出来差不多。
于是他们就当没事发生,接下去该干什么干什么。
只是派人悄悄跑出城去,向都城而去。
为的就是留下一个分支。
省得家里绝种。
他们就等着朝廷自己发现,自己去平叛乱。
他们可不会去报官。
而他们的确做对了。
有去报官的,那是陈家人。
陈家还是有人的。
他们在朝廷里也有人,因此胆子比较大。
于是就去报官了。
“乡下有一股子贼寇,正在肆虐,打破许多大户人家,太爷您得管管啊!”陈家的人将帖子递送上去。
县令先拖延了三天,才来处理。
问明白的贼寇规模。
县令决定不干活。
原因很简单。
他还有半年就要调任了。
这时候去平贼,功劳是谁的?
成功了,功劳是下一任的。
失败了,责任是他的。
当他是傻子吗?
花的钱还得他来筹备。
又是麻烦事。
他捞够了,不想折腾了。
其实这在乡绅百姓看来,就是好官了。
不折腾的就是好的。
毕竟有钱了,总想着安稳离开,不想着找事。
而那陈家人,却不满意。
他们希望能够将这些贼子灭了,再将那些村子的地盘给他们。
他们这当然是在开玩笑。
县令压根不会这么干的。
想多了。
就算对方朝廷里有人,他也有人。
他只是不想折腾事。
于是他说道:“这事本县,还要详细查问。”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本县可不能贸然行事。”
就这样,闻人升得到了充足的时间去发展自己。
而他接着就去打破了一个大户。
打破这个大户,就变得容易许多。
因为他们已经制作有不少的工具。
盾牌、梯子、甚至还有投石车。
先是一通石头砸过去,接着闻人升一阵喊话,顺便用梯子上去。
战营的人,扛着盾牌往上冲。
几个回合下来,就将一个土围子给攻下来了。
里面的人还是按照老样子处置。
愿意投靠了的,就跟着。
不愿意投靠的,就地杀死。
这可是造反,不是搞仁义。
现在比以前好了,就是不用再吃那些不正经的肉。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