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天罡地煞
只要上学就能成,但对外地客商的吸引力就特别的大了,比什么免费进城,新铺免租还强。
不少摊贩及店员,因为官话讲得好,脑子也活一下,顺便赚了中饶那份钱。
比如,通常过来休整的外地行商,比如吃住,补充食物,维修车辆,带个路,就能得赏钱,比打工强得多。
又比如,道听途,留点心,有些行商是来碰运气,或是采购,又或是出售货物,牵线搭桥的,则获利更多,除了赏钱更多,还能得到一些意外之财。
“种田代代穷,打工富不了,行商富三代,首先得上学。”
越来越多的平阳百姓,很快的富裕起来,部分脑子灵活的人,心思就开始转变起来,这些人之间,不知何时起,就流传起了这些话。
△
王守义自然没注意到这些,当初为什么扫盲,只是因为与当地百姓沟通困难,才想到这么一出。
刚到镇兽城的时候,感觉还没感觉沟通有多难,毕竟讲官话的多,而部落的语言口音,与官话也相差不远。
可卧虎山庄一建,招纳流民平民时,发现各地方言,真是千奇百怪,就连管理时,也得依仗头人。
后来部落来人,王守义决定先学习三个月,除了自己的一些见闻,自然也有了解大周的一些文字和书集。
同时,这些先生,也对招纳的工人,进行着官话和文字的教育培训。
△
王守义没想到,当初始皇帝的书同文,简单的贯彻下去,会有这么大的改变。
比什么,搞发明,行商,新制度,更能获得百姓的认同。
扫肓扫的不是文盲,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认同福
书同文,语同音,虽略有区别,但这是一个民族的起点。
在大周,任谁也不会认同识蛮文,讲蛮言的人,当做大周人,当做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