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太岁官婿

第四百一十章 攻守之道!(谢谢豫茉的打赏!)

功或不尽如意,那也是问心无愧。人只要心存高远,自然不会怨尤人。正如庄子所言:“依从命,因顺自然”。

本是有些气馁的考生,逐渐露出振奋之色,既然考不过第一,那便考中举人便是了!

不一会儿,考官大喊考生入场,考生们纷纷排队等候,就在这时,远处传来巨大骚动,只见温陵街道的尽头,一大堆人持着锄头、扫把、木棍,模样狰狞的想要跑过来,几名衙役脸色大变,立马亮出腰间的佩刀。

“救我!考官大人!救命啊!”

凄厉绝望的求救声从远处传来,唐逸寻着声音望去,脸色不由得露出笑意,原来是冯青云在求救,此时他显得非常狼狈,身上的衣服被撒开破烂犹如乞丐,他鼻青脸肿的跑进贡院门口,喘着粗气,扯着嗓子道:“贡院门口,考试重地,你们若是再敢乱来!在敢乱来,可就是重罪了!”

原本准备冲进来的温陵百姓脸色微变只好放弃离开,见到人群准备散开冯青云松了口气。

“贡院门口考试重地不错,可考完试之后,考生离开贡院,总该是要回家的吧?”唐逸大声道。

准备散开的人群再一次聚拢过来,一个个摩拳擦掌,挥动着手上木棍、锄头。

“对!我们就在这等着那个孙子!”

“有种他辈子都龟缩在贡院里!要是出来了,我一锄头铲了他!”

“敢合计骗我们银两!这事老娘跟他没完!”

听着百姓在外边谩骂,冯青云吓得脸色都青了,龇牙咧嘴的看向唐逸。

唐逸带着笑意来到冯青云面前,上下打量他一番,笑道:“呦!这不是冯公子吗!几日不见,冯公子的衣品明显变得不一样了。”

考生们看了冯青云,忍不住掩嘴轻笑。冯青云气得直颤抖,却对唐逸毫无办法,散着长发蹒跚走进贡院,瘦弱的身躯在瑟瑟秋风中尤显的可怜极了。

唐逸虽然不喜欢痛打落水狗,但这冯青云一而再再而三的招惹他,泥菩萨都有三分火气,他更不是什么善人。

进入号舍坐下,依旧“字一号”座位,唐逸抬头看了一下,之前监考的他考官今日竟然不在,他也没有多想,而是检查桌上的笔墨纸砚。

待得检查完毕,唐逸闭上眼眸,尽量使心绪平静下来。

这是第三场考试,考得的是策论,记住,策论以论点为写作的中心,内容要分条析理,解纷排难,于立谈之间树声望!

铜鸣声再次敲响,考官开始发放考卷。

唐逸将考卷打开,看到第一道题目时,脸色立马愣住了。

唐逸翻看桌上试卷,不由得愣住了。

第一道题目只有四个字。

攻守之道。

所谓,善攻者,动于九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此之谓底攻守之道也。

唐逸微微庆幸,原以为第一道题目非常困难,不仅前两场考试出题人似乎都喜欢在题目设置陷阱,但这第三场第一道题目却是出的中规中矩。

唐逸心里想了想,在草稿纸上写到。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攻打必会成功,是因为进攻对方所守不到的地方。防守必定固若金汤,是因为重点防守敌军一定会攻打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敌军不知道该防守哪里;善于防守的,敌人不知道该从哪里进攻。

但是写着写着,唐逸目光落在“攻守”二字,却是脊背冒出一股凉意,如今大乾一片歌舞升平、习于安逸的繁华大景,按理出题人是不可能出这样的题目的才对。

策论,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唐逸略微琢磨,不由得露出微笑,想来这第一道题目又要很多人栽进去了。

他撤掉稿纸,轻蘸笔墨,重新在文章写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唐逸首先提出朝政管理中不能“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的思想;接着叙述大唐知军备的重要与好处,但是后来的帝王听从迂腐儒生的建议,废除军备,出现了潜在的危险,曾导致大唐的暴乱;然后以百姓和王公贵人为例,对比论述应当居安思危,要教民习武,有备无患,批驳了反对军备的谬论;最后指出国家要崇尚武勇,讲习兵法,操练武艺,以应付可能发生的战争威胁;同时要打击骄兵悍将,使社会得到安定。

整篇文章,唐逸主要围绕国家不能苟安不知危,而应结合大乾的内部情况,教民习武,以备战、防敌人入侵的思想,文笔自然流畅,于平常起波澜进行讲述。

理正词严,气势充畅,剖析深细,理精辟,论证一密。唯一缺点就是用词较为单一,语言组织稍显稚嫩,没有过多的话里辞藻点到即止。

好在他已经提前与许院长有过交流,所以在论述时也尽量避开一些雷点,自然也不可能写出抨击当权者不作为的言论,而是今入安民策中,得古者兵民合一之理。

写完这道题目花费了他差不多过去两个时辰,额头不由得冒出些细密的汗水,他擦了擦额头,抬头望去,发现竟然有考生答完题目,已经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了。

唐逸心里苦笑,策论乃是学习重中之重,就好比前世的高考的议论文似的,每日学习每日做题做多了学生免不了在考场当中碰到像似的题目尤其是时事问题。

看了看色已经逼近午后,他简单吃了块点心,目光看向第二道题目,眉头不由得轻皱。

第二道题目,为八个大字。

如保赤子,心诚求之!

后面注文解释如何“保民如保赤子”、“以赤子之心求治国之道”。

题目出自《大学》里边的额一句话,“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人也。”

大概的意思是,做任何事情,用心是诚挚的,即使没有达到目的也离目标不远了。

但这道题目却是将做到事情瞄准与百姓,如何保民如保赤子,如何以赤子之心求治国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