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太岁官婿

第四百零二章 我不是棋子,也不愿沦为棋子。

。可以这样,策论实际上是圣上或者是国家向文学才子寻求对当时某一治国之策的考试形式。”

唐逸点零头,这个时代的策论,跟他所熟知的历史,还是有着相同之处。这个策论一样是不受文体的严格限制,只有内容性质的规定,产生了一批千古流传的名篇。

如前世汉代贾谊的《治安策》、董仲舒的《贤良对策》,宋代苏轼的《教战守策》等等,都是非常有名的作品。

不过根据傅院长的讲解,唐逸了解到在汉帝之前,诗歌、辞赋的体裁已比较完备,记言、记事、理等各类文章也都不乏范本,但从这位汉帝开始,就根本没有考虑写作体裁的要求,只要求“经世致用”的表达。

徐先生继续道:“古代策论阐述的是对当下国家政事的看法和处置,要求应试者紧密联系“当世急务”,对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和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发表对世事的深刻见解

今之策论亦是如此,要求考生从一大堆反映日常现实问题的问题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全面考查考生的搜集、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提出的解决问题要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策论可不是那种凭个人好恶马行空、抒发感喟、激扬文字、尽情张扬个性的放言宏论,而是要求在准确把握一定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摒弃那些套话、闲话、大话,更加透彻、全面、清晰地分析、解决问题,发表中肯的见解,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法和谋略要合理、合情、合法。”

唐逸抿了一口茶水,开始剧情会神的听着。

傅院长略微踟蹰,而后道:“接下去我便些策论的历史由来,以及一些评析,希望对于接下来的考试能有所帮助……”

……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