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
期望,因而相继投入到降真问事的宗教行为郑
许谧所书的紫微夫人诰语叙述了两座仙界名山可做为灾劫的标志。
方丈之西北有阴成大山。
沧浪西南有阳长大山。
山周回各一千四百里,高七百里。其山多真仙之人所居处焉。
此二山是阳九、百六历数之摽揭也。百六之运将至,则阳长水竭,阴成水架矣。
阳九之运将至,则阴成水竭,阳长水架矣。
顷者是阴成山水际已高九千丈矣。
百六之来,无复久时。
《太上三正法经》以36昼夜为九一轮,360轮为九一周;地转33日为一轮,330轮为一度。运3600周(年),地转3300度(年),出现阳勃、阴蚀的劫交。运9600周(年),地转9300度(年),出现阴勃、阳蚀的大劫交。
气极于太阴,地气穷于太阳。故阳激则勃,阴否则蚀,阴阳勃蚀,地气反。地气反,乃谓之劫。劫交则万帝易位,九气改度,日月缩运。陆地通于九泉,水母决于五河,大鸟屯于龙门,五帝受会于玄都。
当此之时,凶秽灭种,善民存焉。运九千九百周为阳蚀,地转九千三百度为阴勃。阳蚀则气穷于太阴,阴勃则气极于太阳。故阴否则蚀,阳激则勃。阴阳蚀勃,则地改易。
地改易,谓之大劫。大劫交则地翻覆,河海涌决,人沦山没,金玉化消,六合冥一。
白尸飘于无涯,孤爽悲于洪波,大鸟扫秽于灵岳,水母受事于九河,五龙吐气于北元,马玄辔以徒魔,赤锁伏精于辰门,岁星灭王于金罗,日月昏翳于三豪之馆,五气停晕于九岭之巅,龙王鼓华于东井之上,河侯受对于九海之下,圣君显驾于明霞之馆,五帝科简于善恶。
《三正法经》中从原始的混沌开始,宇宙经历七千余劫的发展,开始分化为九炁的状态,九炁由道所化生,相合于道的质性。以九炁为始的化生过程中,生成了真灵、界、宫府、经典等九世界,此时尚是与原处之道相去不远的时候,万物皆秉赋着道的质性而存在。
直到黄帝置立生民,生民各与杀害、不禀大道自然,造成原本九气质发生变化,原本变化不息(长生)性质的九之炁即变质为杀害、死亡的六故炁,而在时间上进入六故炁的时代。
另外,在六故炁所生化发展的过程中,六之炁与九之炁的离合变化,造成一次次的阳九百六灾劫。
六之炁所形成的鬼魔对恶民进行诛杀,故炁又同时造成阴阳离合的阳九、百六灾劫,大灾劫则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诛杀行动。
从六立治开始,经过九次的阳九、百六灾劫之后,即除掉一切六故炁,使宇宙重回九时代。
经由太上授权而成为“下治十”“封掌万兆”的太平之主—金阙后圣帝君,将在六之治后成为新地的统治者。故而在六与三交替之前必须辅助并扩展三力量,杀灭所有鬼魔或恶民,同时又必须挑选下民之善者,成为太平世之种民,这就是上清教法中的解救论。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云:被挑选的人或低自“守善而已”,高至“才性伟寂,分淑迈”,不论何种程度,只要具有清善之质—符合三正气的性质者,都可以得到救度,由圣君依照质性的高低而授予官职。
《无上秘要》卷二十七《上清神符品》义引《洞真青要金根众经》云:大劫度厄宝命长存符,大阳九之会,洪水滔,灾不能伤,保身长命,久佩神仙。大劫度厄宝命长存符,阳九之周,水火横,万灾并兴,入渊不沉,入火不然,万害不能害,保身长命,与同寿,久佩神仙。
刘屹指出龙汉、延康、赤明、开皇是四个依次出现的劫期。
每个劫期结束之后,就是地毁灭,重归幽冥状态之际;下一个劫期开始,地重新布列,道神重新降世度人,一切周而复始。
而每个劫期从开始到结束,都要经历人们纯朴信道,寿命长远到逐渐人心破坏、不信经法,人命夭赡过程。据《灵书度命妙经》所,在元始尊出现的劫的时期,地形成,在元始尊退去的劫的时期,地崩坏,宇宙成为混沌状态。
在龙汉之劫时,元始尊以无形常存之君的名字出现,地形成,日月星辰辉耀,人之男女出现,而到了此后的延康之劫时,元始尊从此世退去,地破坏,没有光明,宇宙成为完全黑暗的混沌状态。
接下去的赤明之劫时,元始尊以无名之君的名号出现,地再生,日月光辉,人又出现。
赤明之劫以后的五劫期间,由于元始尊不显其姿,地再次崩坏,没有光明,宇宙归于黑暗的混沌。
而到了开皇之劫,五篇真文出现,地又再生,日月星辰又放光辉,此时元始尊以元始尊之名出世。
在此,把五篇真文在此世出现的时期相当于开皇之劫。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云:日月交回,七星运关,三百三十日,则关回山一度,三百三十度,则九气交,三千三百度,地气交。地气交为劫交,九千九百度则大劫周。此时则沦地没,九海溟一,金玉化消,毫末无遗。当大劫交周之时,不仅世界要毁坏,而且外道下法也会被毁灭,唯有三洞经书得以返回大罗玉京山七宝玄台:大劫交周,崩地沦,四海冥合,金玉化消,万道势讫,而此经独存,其法不绝。凡是诸杂法,导引养生法术,变化经方,及散杂俗,并系六之症欲界之内,遇劫一会,其法并灭,无复遗余。
其是太清杂化符图,太平道经,杂道法术,诸品经,并周旋上下十八中,在色界之内。
至大劫之交,地改度,其文仍没,无复遗余。其玉清上道,三洞神经、神真虎文、金书玉字、灵宝真经,并出元始,处於二十八无色之上。
大劫周时,其文并还无上大罗中玉京之山七宝玄台,灾所不及。
当然,面对这样的灾难,还是有办法得到救度的,比如佩戴各种《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书经》中提到的神符。
元始五老三元玉符与灵宝玉篇真文大劫劫符命,同出太玄都玉京山紫微上宫。
此文固三元之点,以禳大阳九、大百六、大劫会之灾,度学者之身。玄都宿有金名,皆得见此文。佩之,得免大灾,为圣君种民。
皆白日升,上朝玄都上宫。功德未备,即得尸解,转轮成仙,随运沈浮,与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