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收兵撤退
人尚且没被传染,为了自己的性命,还是小心为妙。
除了那些得过天花之人外,眼下耿仲明也不知道谁没被传染,成天疑神疑鬼,看谁都像病人。
这也难怪,整个大清王师各部,除了没有参与攻城多尔衮所部之外,已经有高达上万人发病。
除了感冒发烧,以及厮杀所得的皮外伤之外,剩下的全都是天花,以及类似于天花的疹子。
大营里死气沉沉,帐内的人分为三类,已经出痘的,快要出痘的,以及有了疹子的!
为了确保患病士卒不会乱跑,皇太鸡特意从各部抽调了得过天花之人作为看守。
不论何人,哪怕是八旗兵,只要得了天花,胆敢抗命不尊,看守便可就地格杀。
多尔衮已经派人叮嘱了阿济格与多铎,眼下与蛮明的勤王之师作战是次要的。
关键是要与患病各部拉开距离,千万不要被染上天花,否则死生难料。
阿济格是明白的,多铎更明白,吓得索性率部驻扎宛平不走了。
这会儿谁敢回去,谁就可能被染上天花,怎能不害怕?
即便在周遭负责上下帮衬的多尔衮,也率部刻意拉开与大军的距离。
有甚子事情,都让得过天花之人去办,剩下没得过的,都一律待在大营里,不得随意进出。
但凡发现出疹子之人,必须立刻上报,胆敢刻意隐瞒,不论职位高低,一律军法从事。
天花这玩意,可比蛮明集结五十万大军还吓人!
对付五十万蛮明大军,大清王师全然无惧,打过去便是了。
可眼下天花肆虐军营,王师上下如何抵挡???
医师皆言此病自古难治,全靠天意度劫。
皇太鸡虽然气氛医师们的无能,可也知道对方绝非不愿救治。
只能姑且容忍,并没有将医师们悉数枭首,那便会尽失人心。
等到十月十七,距离最初发病已经将近九天时间了。
患病人数已然达到两万!
不断有相对安全营盘里爆发天花,即便再三分营,也是防不胜防。
医师们推测,天花早已在全军散布开来,只是尚未发病,这才避过了筛查。
军营原本处置得当,况且如此,相对松散的包衣阿哈们的营盘已经彻底失控了。
已有三万包衣患病,剩下的距离患病也为期不远了。
尤其是那些浑身长痘,并且流出具有恶臭气味脓水之人,看守恨不得将其一刀砍死。
营后的一处空地已经挖好了用来埋尸的土坑,筑好坟冢更是遍地都是。
据说因天花而死之人,仅占得病总人数的两成而已。
然而即便如此,也是皇太鸡无法接受的。
大军本就剩下二十万出头,再因为天花死掉四万!
剩下的大病初愈,还能指望这些人围城打援?
十四弟多尔衮所部倒是还没听说被传染,可谁敢保证一定不会被染上?
除了正黄旗之外,现在连镶黄旗都被传染了,其他各部均已发现大量染病之人。
包衣那里的情况更是恶劣,皇太鸡有心收兵撤退,可又心有不甘。
就此出关的话,那便等于此番入关,除了损兵折将,半点好处没捞着。
誓师时的壮志,都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天花击得粉碎!
就这么硬抗,每天都在死人!
而天花仍在不停地传染,没有停歇的势头。
长此以往,只怕正黄旗的大营都要被染上了。
皇太鸡已经不让各营将士随意走动了,连商讨对策都仅仅局限于四位智囊。
即便如此,商讨的结果就是四个字——束手无策!
“三日之后,若无转机,收兵出关!”
倘若全军出痘一个月,从十月初九至十一月初九,时间倒是不长,可随后还得休养生息一个月。
在此期间,还得确保多尔衮所部不能被传染上,否则大军将失去最后的保护力量。
用两个月的时间,去堵没有染病的八万多将士们的性命,这是皇太鸡所不愿的。
蛮明太子用此毒计,只怕已然猜到大清王师会遭此恶果,更不会下令人马出击了。
大清想要反败为胜,必须在京城外围过冬。
结合眼下的严峻形势,这无疑是天大的挑战。
跟天花作战,一旦打不赢,那可真是会全军覆没的。
更重要的是,蛮明那边早有防备,一个人没死,就龟缩在城里看热闹。
就此收兵,算是弃车保帅,壮士断腕,不忍也得忍。
只不过皇太鸡还留了三天的缓冲时间,看看能否得到上天的庇护。
等到十月二十一,唯一的变化是因天花而死的将士数额再次攀升了……
不论是奴才兵,还是八旗兵,都全然失去了以往的锐气与斗志,与苟延残喘无异。
皇太鸡在得到了各部的报告之后,权衡利弊,最终决定收兵出关。
全军于十月二十二拔营,由多尔衮麾下八万勇士负责断后。
为了是役的巨大弥补损失,皇太鸡命令十四弟将所能搜罗到了百姓一律携带出关!
截至到拔营当天,大清王师因创伤死亡三千四百余人,因天花死亡超过五千人,包衣死忘超过八千。
看着非战斗减员数量并不多,可是在刨去患病未死的,已经不剩什么了,连身染重病的恭顺王孔有德都是被人抬着拔营的。
“二弟,三弟所部还未能汇合?”
“说是为全军断后,我等先行一步吧!”
面对阿济格的疑问,多尔衮只是附和了一句,听上去显得多铎很是英勇,其实是害怕跟在大军后面走,被染上天花。
既然多铎愿意断后,那就大可以满足他,多铎所部人马也不算少,更没听说染上天花,料蛮明也不敢派兵追击。
多尔衮最后远远地看了一样京城的轮廓,心里泛起一丝哀凉与酸楚,并未多说半句,便打马扬鞭向北而去。
路上还会有人不断死去,但这就不是多尔衮所言考虑的事情了,让断后的人马避开可能传染天花的尸体才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