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抽时间过去一下。”

“那就明天吧,我跟潘越两个人去就行了。”

陈海现在每天的工作除了在电脑前批阅各种内部邮件之外,就是挨个的找人去谈。要么是谈合作,要么是谈工作。

老板其实就是个管人的活,你有没有能力不重要,但一定要会识人、用人,让别人来为你创造价值。

他现在才创业几年?摊子铺得大,人才断层总会跟不上的。苏成浩是放养了一阵之后现在拉回来又进行圈养,等成材之后再放出去,才能独当一面。

靖安嘉里中心突然间就热闹起来,整整5层空间,被数家公司塞满。

楼顶也挂上了醒目的广告牌,一面是蚂蚁搜索,另一面是腾迅网。就连电梯间和一层大堂都挂满了两家公司的平面广告,向别人宣示着自身的存在感。

星辰文化独占其中两层的空间,蚂蚁搜索和腾迅网占据顶层,剩下两层则是属于叮咚网。7500平的空间还是绰绰有余的,能满足未来两三年时间的使用。

陈海和星辰文化的新任总裁潘越一块来到老纺织厂,刘秘书已经安排好了一切。

“你去谈吧,我和刘哥在这说点事,只要不超过4000万都可以接受。”

陈海对潘越道,也是该展示他本人能力的时候了,这块地方着实不大,才41亩而已,所以陈海准备了4000万人民币的资金,按照正常市价的话,差不多3500万就可以成交。

陈海和刘秘书俩人在附近找了个悠闲的地方,来个下午茶无比惬意。

“刘哥,跟你打听个事儿。”

“你那准没好事儿,说吧。”

陈海将路家嘴那个烂尾的工地说了出来,并且询问他是否有机会转过来。

“这块地的历史可就久咯,问题比较复杂,那也是梁室长的一块心病。”刘秘书皱着眉头道“那块地是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开发的,项目名叫环球金融大厦。计划建成全球第一高楼,从94年东方明珠还没落成的时候就已经拿到地了。”

环球金融大厦?不就是那个着名的酒瓶起子吗?居然是日本人开发的。

“那怎么就烂尾了呢?”

“98年金融危机,日元大幅波动,贬值的厉害。然后就停工了,森大厦背后可是聚集了数十家公司,计划投资10亿美金,结果就一直遗留到现在。”

“你说我把这块地转下来怎么样?”陈海又道。

“兄弟啊,你这理想很丰满啊,日本人拿地在沪市建全球第一高楼,你觉得想干什么?我们都心知肚明。但是市府需要这笔外资来促进发展,虽然现在烂尾了,但不代表不会复建,日本人肯定不会轻易放手的。”

刘秘书并不赞同陈海去主动接盘那个地方,这小子也真倔,怎么就跟路家嘴过不去了呢。你一不是地产商,二也不是首富,要建成那么高的楼,没几亿美金想都别想了。

沪市因为靠海,又是长江入海口冲击形成的三角洲平原,所以底下是沙土地,质地要柔软很多。要建摩天大楼的施工成本还是相当高的。

陈海的确不想放弃那块好地方,其他地块路家嘴又不放,那咱就只能另辟奇径了。

刘秘书这时语重心长地说道“兄弟你听哥哥一句劝,想想横琴市的巨人大厦,那史玉驻把全部身家都砸进去之后到现在还烂尾呢。”

巨人大厦,陈海当然知道。那可是轰动全国的事件,但那背后也有着横琴官员盲目追求华夏第一高楼的政绩,从计划的18层改成38、54、64一直增加到78层的摩天大厦。

97年的时候才盖了三层,就已经撑不住崩盘了,史玉驻也因此背负上巨额债务。

不过现在已经缓了过来,脑白金的火热市场让他成功的东山再起,只是巨人大厦成了他一辈子的痛,而且也让他错失了以创始人身份入主民生银行的机会。

“刘哥,这也只是个想法而已,我有几斤几两自己清楚地很,不会干那种傻事的。”

“那就好,梁室长可是很看好你的。”

“省得,省得。来,喝茶。”

陈海避开这个话题先不谈,那块地他还是想努力试试,不过也只能徐图渐进等机会再操作了。

俩人又聊了一阵,刘秘书便先行离开,约好下次再聊。没等多久的时候,潘越也从纺织厂里出来。

“对方原则上同意了,但有个条件。”

“什么?”

“让我们负责建造一个纺织博物馆,所有权归他们,管理权我们拥有。”

“挺会占便宜的啊,你觉得如何?”

“我估算了下,建设一个区域性的博物馆4000平就足够,成本大约700万。但要在纺织厂之外的土地上,原厂2500万的报价应该能拿下。”

“行,就按你说的来吧。不要偷工减料,盖个艺术化的博物馆也算是为市民谋福利了。”

陈海吩咐道,博物馆基本都是单体建筑,又不是高层,也用不着打很深的地基,所以相对造价来说还是很低的。3000多万换来一块41亩的土地,还是位置不错的地段,已经非常划算了。

对潘越的工作,陈海挺满意的,让他继续跟进抓紧时间给确定下来。

这一下就多出来两个工程项目,星辰美影动画博物馆和纺织博物馆,还需要设计方案、招投标。还要会和星文一起商讨纺织厂那边的合作方案。

多积累点经验,以后再拿地的话也可以自己去做,适合做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区的地段真是太多了。

一方面因为21世纪初是老国企改革的高峰期,会遗留出来很多红砖青瓦的时代建筑,废物利用率比较高。另外一个就是经济发展之后的精神文明需求,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谁有心情去欣赏艺术,谁又有心情去创作艺术?

相比八九十年代百废待兴、物资匮乏,重资产企业发展黄金年代。这个时候是轻资产快跑,高速发展的美好年华。

陈海接到苏成浩的电话,说是有高盛银行的人来访,还是个女人。便不再此地过多停留,直接回公司,开车几分钟的时间,距离并不远。

“人在哪?”

回到公司之后,陈海直接问道。

“在会客室呢,是个年轻的女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