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后周

一三九 出盐

郑之航说:“鸳鸯池的风景就不错,距咱们大概也就四五十公里,如果咱们打造几艘小船的话就可以沿北大河顺流而下。”

林岩说:“那回来呢?让民夫拉纤啊?再说了,河流情况怎么样?适合行船吗?万一有激流瀑布什么的不就糟了?而且遇到袭击的话在船上根本无法反击的。”

郑之航说:“没事的时候可以让部队远程拉练啊?老让部队窝在家里有什么出息啊?让部队出去训练一下,顺便把周边的地形图绘制出来,以后就是出现什么状况咱们也不用临时去侦查地形啊。”

林岩说:“这倒是个理由,可以顺便指导训练一下部队的野外生存能力和侦查反侦查能力。也可以了解一下咱们周边的资源情况。”

赵一方说:“回头跟老钟商量一下让他们几个制定一个计划,一次一个混编营带三方士兵一起出去,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协调能力,同时也能够增进三方士兵之间的感情。”

“顺便检验一下咱们的后勤保障能力。”萧阳柳志军刚进门就接上说。

郑之航实话实说:“正商量着想去鸳鸯湖看看呢,想让你们先去给探探路。”

萧阳说:“咱们的部队确实应该出去训练一下了,上次在肃州城外等同罗思结的时候很多士兵连帐篷都不会搭,仅仅搭建临时营地一项就比预计的整整慢了一小时!而且后来还是仆将军的人帮忙给搭建的。原来这些士兵根本就没搭过帐篷,还是按照以前搭建草棚子的方式,真无语了。”

林岩说:“这些不能怪士兵,以前咱们就是为了营地的防御设立的武装,根本就没有考虑要士兵野外扎营,就连那些帐篷也是找回鹘军临时借的,要不他们就得露天宿营了。”

柳志军说:“回来后连着几天让他们练习搭建拆卸帐篷,现在基本不会再那样手忙脚乱了,不过还是不够熟练。赵总,你说咱们是让后勤给咱们制作帐篷还是去回鹘军那里暂借一批啊?”

林岩说:“还是咱自己做吧,以后少不了的,最少得制作两个营的帐篷。回鹘军那种帐篷太复杂太笨重了,回头咱们设计一款组装简单拆卸方便的帐篷,设计好以后就让木工制作支架。”

赵一方说盐场那边还是再加一个连安全些,那儿毕竟也是辽军进攻肃州的通道,万一辽军绕过金塔直接南下咱们的盐场就会首当其冲。现在消息传递太慢,太危险。虽说现在有了电话,万一大批辽军围困了盐场怎么办?辽军肯定没有切断电话线的意识,但出于好奇把电话线切断改做他用怎么联系?无线电报也必须安排到位,遇到紧急情况随时可以使用。还有就是士兵在哪儿都是训练,盐场那边常驻一两个连也没什么不好,也算是咱们一个外宅,民工闲着的时候就多盖一些房子,把基础设施搞好一些。

林岩说无线电报机早就做好试用也正常,只是之航说那些电报员手法和摩尔斯密码掌握都不够熟练,应急发报绝对没问题,随时都可以派过去。那边的围墙最好也加高加固一下,按咱营地的标准修建,民工不够的话就地再招,安全第一。盐场那边可以常驻一两个连,有紧急情况就再增援。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