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一节 秘密研发:道隐无名,器藏于密
星火科技遭遇的背叛与绞杀,如同一场凛冬暴雪,将曾经的勃勃生机冰封于绝望的冻土之下。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艘曾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芒的初创巨轮,已不可避免地倾覆在商业战争的冷酷深海中。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真正的生命力往往蛰伏于最深沉的黑暗,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叶晨抵押全部个人资产的决绝举动,如同一声洪钟大吕,震撼并凝聚了团队残存的人心。但仅有精神层面的鼓舞,无法填补技术泄露与资金枯竭带来的巨大空洞。真正的涅槃,需要在废墟之上,构建出远超从前的技术殿堂。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叶晨立于苏州河畔旧总部的顶层,望着窗外依旧车水马龙的城市,对身旁的苏清婉、陈墨、赵磊缓缓道,“《道德经》有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外界视我们为至柔,濒临破碎。但我们当效法水德,避高趋下,寻隙而进。此处已非‘道场’,而是众矢之的。我们需要一个‘无名之地’,行‘无名之事’。”
这个“无名之地”,最终选在了远离市区、濒临东海的一处已废弃多年的国有船舶制造厂第三分厂。这里曾是共和国工业的脊梁之一,如今虽厂房斑驳,锈迹丛生,但骨架犹存,空间广阔,且拥有独立的供电系统和极其隐蔽的码头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也因当年的军工需求而异常坚固。更关键的是,其归属关系复杂,历史遗留问题众多,在官方记录中早已被遗忘,极难被外部势力追踪。
在赵磊的周密安排下,星火科技最核心的二十余人,连同那些经过反复甄别、确保忠诚的技术骨干,携带者仅存的、未被波及的核心服务器和实验设备,在一个雨夜,如同进行一场秘密迁徙,悄然入驻了这片被时代遗忘的工业废墟。
环境之艰苦,远超想象。巨大的厂房内空旷阴冷,海风的咸腥与铁锈的霉味混合在一起,取代了往日实验室的臭氧与硅胶气息。临时搭建的工作台由废弃的木质货箱拼凑而成,线缆如同藤蔓般在地面蜿蜒,连接着那些代表着人类科技前沿的精密仪器。团队成员们住在改造后的旧宿舍里,条件简陋,但无人抱怨。一种破釜沉舟、哀兵必胜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
叶晨将新的研发项目命名为“灵境系统”。这并非仅仅是“神经链接”技术的简单升级,而是一个更为宏大、更具颠覆性的构想——将经过“涅槃”协议重构的、安全性极高的神经接口,与经过简化和优化的“元宇宙”概念深度融合,创造一个并非完全虚拟,而是能够与人类意识进行深度互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模糊现实与虚拟边界的“灵性境界”。
“《庄子·齐物论》有言:‘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在第一次全体技术动员会上,叶晨以此开场,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厂房中回荡,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我们所追求的‘灵境’,并非让人沉溺虚幻,而是旨在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探索‘物我交融’的可能性。它应是意识的放大器,而非囚笼。核心技术在于‘双向低延迟高保真信息映射’与‘基于生物反馈的动态环境生成’,其根基,在于对意识本身的敬畏与理解。”
陈墨是“灵境系统”技术实现的总负责人。背叛的伤痕在他心中并未愈合,反而转化为一种近乎燃烧生命的专注与偏执。他将对高云翔的愤怒、对家人受胁的后怕,全部倾注到了代码的重构与算法的突破上。他借鉴了叶晨提出的“分阶段、自适应、神经节律同步”理念,并将其发挥到极致。新的神经链接协议被命名为“共舞”,强调系统与使用者意识的和谐互动,而非单向灌输。
研发过程异常艰辛。资金捉襟见肘,赵磊不得不动用早年积累的灰色人脉,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从特殊渠道淘换必需的电子元件和实验材料。苏清婉则一方面要维持与迅捷科技等少数可靠伙伴的脆弱联盟,确保最低限度的外部资源输入,另一方面,她凭借其深厚的战略素养,开始着手构画“灵境系统”未来商业化的蓝图,并秘密接触一些对昊天-寰宇联盟不满、或具有国家背景的潜在投资方。
技术的突破往往在至暗时刻降临。一次关键的算法测试中,陈墨团队遇到了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如何在保证意识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虚拟环境信息对大脑感官皮层的高保真、低延迟反馈?传统的图形渲染和声波模拟效率低下,且极易引发排斥反应。
连续七十二小时的不眠不休后,陈墨双眼赤红,几乎要再次陷入崩溃。叶晨没有催促,只是默默地将一杯浓茶放在他手边,然后拿起粉笔,在厂房斑驳的黑板上,画下了一个太极图的雏形。
“墨,我们是否又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叶晨的声音带着疲惫,却依旧清晰,“虚拟信息的注入,一定要模拟现实世界的物理信号吗?《周易》讲‘象’,孔子言‘立象以尽意’。我们能否绕过繁琐的物理模拟,直接构建能够被意识核心理解的‘意象流’?就像梦境,它并非由精确的图像和声音构成,而是由情感、记忆片段和抽象的‘意象’直接编织。我们的系统,是否可以成为意识的‘造梦者’,直接与之在‘意象’层面进行对话?”
这番话如同闪电,劈开了陈墨脑海中的迷雾。他猛地站起身,抓起电子笔,在虚拟屏幕上疯狂演算起来。“意象流编码!直接作用于大脑的联合皮层和边缘系统……跳过初级感官处理……需要构建一个庞大的‘基础意象库’和对应的情感映射算法……这、这简直是……天才!”他看向叶晨的目光,充满了混杂着震惊与狂热的崇拜。
新的技术路径被确定。团队开始转向研究如何捕捉、量化、编码那些人类共通的“基础意象”(如温暖、寒冷、坠落、飞翔、被拥抱、被注视等),并建立其与特定神经集群活动的动态映射关系。“灵境系统”的雏形,开始以一种迥异于当今所有虚拟现实技术的方式,悄然孕育。
就在“灵境”核心算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叶晨接到了来自韩立副局长的加密通讯。通讯中,韩局并未过多询问星火近况,只是意味深长地提到了国家正在推动的“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