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风之起舞



“郑大哥,不必那么麻烦的。”

黎辉亮听后摆了摆手:“在经济领域有一句话叫做,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我投资晓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将来的回报,另一部分原因是我想亲手培养一个足坛巨星。

“郑大哥,这是我的梦想,也是我把晓光带到德国去的目的。晓光这孩子潜力无限,如果任由他就这么一直踢野球,多好的苗子也会长成歪脖树。真若那样,七八年后,晓光一事无成,您不心疼,您不后悔?

“对了,方才晓光问我他去了德国以后,若是想你们了怎么办。我可以做出如下承诺:第一,每年的春节,我会陪着晓光回来过春节。第二,每年的暑假,您和嫂子可以去沃尔夫斯堡看望晓光。所有的费用均由我来承担。”

话说到这个份上,郑光荣知道黎辉亮是铁了心要带自己的宝贝儿子去德国。

原本郑光荣想做通自己妻子的工作,把郑晓光送去刚成立不久的鲁能泰山足球学校。既然黎辉亮想把郑晓光带去德国,郑光荣岂有反对之理。

不过郑晓光还小,他能适应在德国的学习和生活吗?

黎辉亮似乎猜到了郑光荣心里在想什么,笑着说道:“郑大哥,晓光去了德国之后,一开始肯定会有些不适应。不过您放心,我会尽量多抽出一些时间陪伴他。等他适应了德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再把他送进全日制足球学校。”

“好。”

郑光荣站起身,对黎辉亮伸出双手:“黎经理,那我就把晓光托付给你了。”

黎辉亮承诺道:“郑大哥你放心,我会把晓光当成自己的亲人,陪伴他成长。对了,大嫂那里还需不需要我出面做工作?”

郑光荣摇头道:“不用,孩子他妈尽管有些轴,可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管她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最终还是我说了算。”

“那就好。”

黎辉亮如释重负地轻轻拍了拍巴掌:“那我就等郑大哥的好消息了。另外我会抓紧时间办理晓光出国的所有手续,您也去学校办理好晓光的退学手续。”

******

夜已深,安美薇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儿子要去德国留学,这原本是好事。可安美薇总觉着心里慌慌的,就好似儿子这一走就成了永别。

“老郑。”

安美薇扭身用力摇醒郑光荣:“我再问你一遍,孩子去德国的事,真的是祝老师给牵的线?”

郑光荣“嗯”了一声:“没错,这件事的确是祝老师给牵的线。小薇,我说你能不能别再这么神神叨叨的,祝老师的人品咱们还能信不过。

“况且,德国也不是很远,不就是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吗。对了。”

说到这里,郑光荣突然想起一事,坐起来说道:“小微,黎经理告诉我,三年后,如果咱们儿子能够在亚洲少年足球锦标赛上取得不俗的成绩,黎经理就会帮咱们儿子签署一份合约。

“儿子有了合约,也就有了收入,到时候咱们就可以移民到德国去陪伴儿子。”

听到这句话,安美薇摇了摇头:“不去,我哪儿也不去。你爸妈、我爸妈都在漾泉,咱们若是移民去德国,谁来照顾四位老人?”

郑光荣听后笑道:“你这纯属杞人忧天。我问你,你妹妹难道就不是你爸妈的女儿了,我哥哥难道就不是我爸妈的儿子了?

“你呀你,净瞎操心,就好像离了你,这个地球就不转了。”

郑光荣话糙理不糙,安美薇听后竟也有些小小的意动。老实说,安美薇对她目前的工作并不满意。尽管每天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可每个月的收入连四位数都达不到。

如果能有一个好的去处,安美薇肯定会毫不犹豫的辞掉现有的这个超市出纳的工作。

安美薇所在的超市是漾泉最大的超市龙华超市。可龙华超市毕竟是私营企业,出纳的工作再怎么好,也不是铁饭碗。

如果真的有机会移民去德国,安美薇除了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父母,到也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老郑。”

想明白这一层关节,安美薇妩媚地笑了笑,柔声问:“咱们儿子若是和足球俱乐部签订了正式的合约,他的年薪大概有多少?”

郑光荣答道:“不确定,这得看咱们儿子对俱乐部的贡献。比如说,咱们儿子若是能够成为俱乐部青少队的主力队员,年薪怎么着也得有十万德国马克吧。

“如果咱们儿子不幸成为替补队员,那可就不好说了。”

“讨厌。”安美薇伸出手轻轻在郑光荣的腋窝里挠了挠,“咱们儿子是最棒的,三年后肯定能成为俱乐部青少队的主力队员。”

说到这里,安美薇有些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十万德国马克啊,那可相当于五十万RMB。

“老郑,我想通了,三年后,我要做全职妈妈,移民去德国照顾儿子。”

******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对郑晓光来说更是如此。郑晓光没想到,仅仅因为一场友谊赛,他就被来自德国的德籍华人黎辉亮相中,非要把他带到德国去着力培养。

十月中旬,郑晓光辞别父母,跟随黎辉亮搭乘国际航班飞往法兰克福。

当硕大无比的波音七四七飞机的机体,穿过厚厚的云层向下俯冲,准备降落在法兰克福机场的时候,郑晓光正捧着一本中德双语对照,德国作家汉斯-台奥多尔-沃尔特森-施托姆撰写的中篇《茵梦湖》学习德语。

中篇《茵梦湖》是黎辉亮推荐给郑晓光的。在十九世纪,如果说有哪一部德语经典能够轰动全球,那非《茵梦湖》莫属。

黎辉亮之所以把《茵梦湖》推荐给郑晓光,一方面是想让郑晓光通过学习德语,另一方面则是为郑晓光以后,进入全日制足球学校增加一些和同学们坐下来闲聊的谈资。

除了《茵梦湖》,黎辉亮还给郑晓光推荐了一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海茵里希-伯尔撰写的长篇《缄默不语》。

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人来说,当你想尽快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入乡随俗。人活在这个世上,是需要与人交往的。

黎辉亮不希望郑晓光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做一个不说话的闷葫芦。

“晓光,把书收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