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莫愁前路有知己
佳,柯崇云内力太强,终究被肉掌限制住了发挥,截拳散手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这两门功夫在他手里还不如一阳指更实用。
但乾坤大挪移却又不同,这是一门能极大发挥潜力的功夫。
九阳神功圆满的张无忌无法移动的巨石,乾坤大挪移刚练成第四层的阳顶天却能够轻松移动,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所以如今已经乾坤大挪移第五层圆满的柯崇云论武功却是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进步,杨康威力最大的昊天掌打在他身上便如泥牛入海,完全起不到作用,若不是柯崇云本性仁厚,大可将掌力威力加倍之后反击回去,直接将杨康打成残废。
杨康自知在武功之道上不是柯崇云对手,不服输的他只好在其他方面努力,这种要强的性子绝对是从丘处机那里学来的。
不过这也不算是什么坏事,毕竟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到了年底的时候,沂蒙山新建的粮仓中储备的粮食又翻了一倍,这不单单是根据地内的收获,还有杨康利用其他分舵上缴的金银从其他地方采买过来的物资储备。
除了粮食之外,武器盔甲的储备也是不少,甚至杨康还利用商贾的关系,联系到了宋朝的淮东制置使徐晞稷,从他手上弄到了很多大宋淘汰下来的盔甲和制造火器的原材料。
这些东西五行旗自然是不需要的,但是对于山东境内其他分舵来说却是十分贵重的物资。
这些东西被送到各个分舵之后,各个分舵对于杨康这个实际上的钱粮总管也纷纷好感大增。
而与之相对的,以圣子身份兼任功德王的柯崇云表现就没有那么出彩了。
他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底层民众的教化当中,除了建立一所军校和一所科学院之外,余下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给根据地内人员扫盲之中。
为了让人更快认字,他直接拿出了简体字出来。
简体字当然是柯镇恶弄出来的。
七侠书院刚开始建立的时候,他觉得时下的文字太过繁琐,于是把作为识字教材的千字文用简体字抄了一遍,不过这份简体字到底没能用得上。
因为七侠山地处南宋,虽然偏北,但文风还是颇为昌盛的,加上后来的弟子有一部分还有参加科举的意愿,用简体字的话,到了科举的时候,大概会被当作错别字对待。
尽管这个时候宋朝其实也有简体字,不过那只是个别现象。
所以七侠书院最后还是没有将简体字普及开。
不过此时柯崇云为了能快速扫盲,便把更加简单易学的简体字拿了出来。
而山东虽然是孔孟之乡,但在金人的治下,文风却不算兴盛,底层之人,甚至是一些士绅地主家里都不一定认识多少字,就更别提那些成天与泥土打交道的农民了。
这些人不但不识字,甚至连识字的意愿也无,要不是识字算术能成为明教管事弟子,这些人甚至都不会将孩子送到蒙学。
为此柯崇云只好恩威并施,一方面强行规定各村镇农民在农闲的军事训练之时,必须抽出一半的时间学习文字,另一方面对于识字多的人家给与减免税负的奖励,虽然额度很低,但对于百姓来说,蚊子腿也是肉,自然分外珍惜。
识字的读本自然不会是千字文,这对苦哈哈的一班泥腿子来说实在有些深奥。于是柯崇云自己从千字文罗列的文字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五百多常用汉字,并按照数算、农事节令、教义、歌谣等类别编写了五十余篇文章,要求他们背诵默写和传唱。
如此在扫盲的过程中,又能让人学到不少知识,大大的增加了实用性和趣味性。
除了扫盲之外,原本根据地内的蒙学也同样被整合了一遍,原本那些蒙学都是相邻的几个小村子就开办一所,一个学校只有两三个教师,有个干脆只有一个,学生也就几十人,不同进度的学生都窝在一起。
柯崇云直接将蒙学集中了起来,以坛为单位,每个分坛设置两到三个小学,小学分三个年级,只教授识字、算术和相关常识,各年级分开教授,偏远地方的学生直接在学校内开辟宿舍,集中管理。
这么一来,便将蒙学数量精简到四十所,平均每个学校能有两百多个学生,老师的数量也能分到五个左右。
在蒙学的基础上,柯崇云又在每个分坛建了一座中学,中学里就会开始教授更多的知识,诗词文章、孔孟典籍、更高深的算术知识、科学知识、改良版的明教教义以及基础的武学等等。
这其实就是相当于把七侠派的书院分成了两个部分,这样就将学生们的层次区分开来,没天赋的小学毕业就可以各自回家帮衬家业,这也算是教育资源的一种优化,有天赋的继续深造,甚至等到中学毕业之后还有大学可读。
之前提到的军校和科学院就是这个教育体系下的最高学府。
未来在这两个大学之外还会建设更多其他类别的学院,这在七侠派内其实也是有了雏形的,不过七侠派到底偏居一隅,辐射范围不过信阳周边,所以没有大学的概念,内门弟子继续深造基本都是跟随朱聪等派中元老。
柯崇云将这一制度进行扩充,普及到整个根据地,甚至山东河北。
只是这么一来,在这一块花费的资源可就比之前多了不止一倍了。
而且短时间内效果并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柯崇云这个功德王表现就不那么显眼了。
好在柯崇云不在乎这些,等到了年底,根据地内部的教育体系稳定之后,他又开始将这一套往各个分舵那边扩展开去,那边没有全金发打下的基础,难度更大,但他仍然甘之如饴。
而就在这个时候,终南山古墓内,闭关近两年的李莫愁终于功行圆满,出关了。
相对于七侠派内的各种修行资源而言,古墓内最大的珍宝便是那一张寒玉床。
借着寒玉床的功效,李莫愁的内力已经小有火候,一点不比时下的杨康要弱,而且两年下来,她的身体已经形成了本能,即便不用寒玉床辅助,睡觉时也可自行运功,效率不比在寒玉床上修练来的差,这也是她这次闭关最重要的目标。
出关之后,李莫愁并没有回西域,而是返回了七侠山,向沐夏韵请教玉女剑法的后续修练的法门。
在古墓的这两年,她已经将全真剑法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