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新春,三月三。
最好的蟠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三千年一成熟。
凡人食之,得道飞升,寿比日月。
焉知日月之辉,也有尽时。
2
魏道士在树下盘坐,柳叶徐徐飞扬,阳光轻轻旋转。
连身旁的大河也一改奔涌之势,缓缓流过。
山精野怪,地仙凡俗路过,都以为其已入春意盎然而我心不动的境界。
扑通一声。树下坠下一果子,砸到魏道士头上,道士不动。
再扑通一声。道士我自岿然。
再扑通一声。道士站起大骂:“哪个混球扰我清梦!出来!”
微风卷过,四下无人。
道士捡起砸他的东西,居然是三个果核,上面还沾着口水。
谁家野狗子在树上啃桃子?!
道士怒视头上树枝。这柳树哪里来的桃核?
莫是天下掉下的?魏道士再看看天,发现天色灿烂中似有阴霾,就像被撕开了一个口子。
再看看三个桃核,又哪是凡间之物?
道士掐指一算。三月三,王母大寿,天上正是大宴群臣,饮仙酒、吃仙桃、啃仙肉的时候。
他摇摇头,恐怕要出祸事了。这三个桃核拿在手里,沾了一手的唾沫星子,虽恶心得紧,但弃之可惜。
魏道士把三个桃核放在袖中,往回走。
经过市集的时候,他大声吆喝道,“天要下雨了,快回家收衣服啦。”
西南道观的魏神仙说的话,谁能不信呢。
东家丢了羊,西家寡妇勾搭人,孩子是不是亲生的,老娘要不要再嫁人,都要到他那里摇个签、求个卦。
于是集市上很快空无一人,都回家去了。
3
道观就是一进二的堂屋结构,带一个很小的院子。
堂里供三清,左侧厢房魏道士起居,右侧堆杂物。
堂里还有一套桌凳,是人家找魏道士算命时候用的。
魏道士一进门,天就开始下雨了。并非如油春雨,而是瓢泼大雨,厚厚的云层挡不住五颜六色的闪电和青一块、紫一块的光影。
天上这次恐怕被揍得老惨了。
老魏有点幸灾乐祸,把三个桃核放在了桌案上,就进屋搬太师椅,准备在天井边上舒舒服服看看天气变幻。
等到他搬出椅子,却发现桌案上的三个桃核已经不见了。
哪里来的妖孽造次!他一惊,手一松,椅子就掉到地上砸了自己的脚。
只听一声哀号,他抱脚摊倒在地上打滚。
这时却发现一只短腿的猫在桌案地上打滚,四只爪子歪七扭八地划拉着想掐自己的脖子。
坏了,这只猫把桃核吃了。魏道士不顾脚疼,过去把猫尾提了起来。
这只猫是魏道士收留的,本来指望它能除鼠害,不想它四足太短,尾巴太胖,根本不是运动的料,还跑不过老鼠,反而经常祸害魏道士的食物。
据说它的祖上曾是皇宫里的富贵之宠,但流落民间,就是多余之物。
倒吊的猫眼圆睁地望着魏道士,发不出一句声音,四足时而勉力合成了叩拜之状,时而又散开,要掐自己的脖子,憨态可掬。
魏道士由惊转怒,再化作苦笑:“孽障啊!”
用手轻轻一抛,猫在空中转几个圈,落在暴雨的院子里一翻滚,居然化作一个胖乎乎的短手短脚的孩童,大概三岁的模样。
只见他向魏道士俯首帖耳一拜,喊道:“师父。”
魏道士摇摇头:“你因缘际会,免去了数百年的苦修。但化作人身不知是福是祸,我没本事做你的师父,你且去吧。”
孩童在雨中抽泣,不肯离去,又是一拜,“师父。”
魏道士不理。他再拜。
突然,雨中一道惊雷直直劈下。孩童愚钝,不知闪避,仍俯首在院中。
魏道士拂手一挥,袖中飞出一柄青碧色的短剑,将霹雳打散。
院子上的云层翻滚,似乎雷霆不悦。
魏道士冲天高喊一声,“尔等现在自顾不暇,莫要挑惹事端才是。”
言罢,云中方偃旗息鼓,转向他处。
魏道士不悦地说:“你去右厢房吧,以后就住那里了。”
孩童三叩首,“谢谢师父!”然后欢天喜地,一溜烟就进了厢房。
彼时人间正是西汉末年。五百年后,盛唐贞观,玄奘西游。
4
“师父,你给我起个名字吧?”
“为什么?你不是有名字嘛。”
“师父,你老叫我小杂毛。那些善信也跟着你这么叫,那你不就成老杂毛了吗?”
“……”
魏道士苦思良久,“我大汉朝以礼乐风度树国。那你就叫乐风吧。”
孩童拉开自己的裤裆,低头看了许久,说道:“可是师父,这个是女孩子的名字吧,我是男孩子。要不然叫大汉,或者树国,你看如何?”
说着孩童就脱下自己的裤子给魏道士看。
魏道士不语,只是捂脸摇头。孩童还要再说,道士突然飞出一脚,踢得他在院子里翻了几个跟头。
“以后你就叫乐风。知道吗?”
“可是?”
魏道士躺在太师椅上,又伸了伸腿。
“好吧,知道了。”
5
“师父,有人求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