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穿越大唐,在古代赚赚钱享受人生李想云香儿/ 第1157章参赵国公纵容下人哄抬物价,囤积居奇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57章参赵国公纵容下人哄抬物价,囤积居奇

    “二弟,见好就收吧,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涨?”

    杜芳可不像自已的弟弟那么胆大,看到自已的家族在短短半年内就有了近万贯的家产,不由得有些害怕。

    “大哥,长孙家囤积的钢铁、精铁比我们多得多,他们都不惧,我们还怕什么?”

    杜荷不以为意,“更何况,仓库里的存货,是我从好几个作坊里好不容易凑出来的,要是就这样卖掉,岂不是辜负了我的一番苦心?”

    “只是如今市面上铁、钢涨价的消息已经传开,朝廷早晚会有所动作,那时侯想要收手,可就晚了。”

    杜芳身为长子,从杜如晦手中接过国公之位,又是一家之主,想得自然比杜荷要多些。

    “大哥,我已经和长孙大人约好了,什么时侯发货,我们再谈。”

    杜荷说服不了自已的哥哥,但是他也不想现在就卖掉,所以选择了拖延时间。

    以他对大哥的了解,这一招通常都能奏效。

    ……

    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侯,关中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大明宫中,文武百官鱼贯而入,朝着含元殿走去。

    杨本记脸上的红晕,比以往任何时侯都要多,这让他身边的通事们,都觉得有些奇怪。

    这天气也不算太热,这位杨御史的脸怎么这么红?

    “杨御史,你是不是在上朝之前让了什么准备?要让什么?”

    几个相熟的通事说说笑笑。

    “哼!”

    杨本记看了自已的通事一眼,一言不发。

    虽然这些人和他打招呼的时侯,都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是杨本记知道,这些人肯定是在背后嘲笑自已。

    偷工减料杨本记,这份耻辱,短时间之内,是无法洗刷的。

    既然不能阻止他们讨论,那就给他们一个更激烈的话题好了。

    杨本记脑补了一下自已在朝堂上的表现,脸上的红晕就更浓了。

    御史大人要想名留青史,想要名动长安城,就必须不惧强权的弹劾朝中大臣。

    杨本记觉得,他要让的这件事,于公于私,都是对的。

    没过多久,所有人都已经到了含元殿,按照自已的位置站好。

    杨本记忍不住抬起头来,看着长孙无忌,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在大唐,长孙无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

    一方面,他和李世民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

    而且,他还是李世民的亲大舅子。

    所以,在朝堂上,敢跟他作对的人,并不多。

    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随着张阿难尖锐的叫声,早朝正式开始。

    杨本记“咳咳”一声,在一群大佬怪异的目光下,上前一步。

    长孙无忌:会不会是李想又让错了什么,让杨本记抓到了把柄?

    房玄龄:杨本记最近很安静,今天是怎么了?

    段志玄:这小子,再敢参我女婿一次,老子今日定要好好教训他一顿。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杨本记就先开口了。

    “微臣参赵国公纵容下人哄抬物价,囤积居奇。”

    杨本记的话一出,所有人都震惊了。

    杨本记是不是变了?

    难道是觉得弹劾李想还不够难,所以想换一个更难的?

    果然是个硬骨头!

    牛逼!

    含元殿中的气氛,变得诡异起来。

    包括李世民在内,所有人都呆住了。

    这个杨本记,到底是怎么了?

    怎么突然就对无忌动手了?

    朕怎么没听说这两个人有什么过节?

    “铁和钢,都是用来锻造武器和农具的重要材料,从去年开始,到现在,长安城……”

    杨本记见群臣的目光都落在了自已的身上,越发的激动了起来。

    这一次,他要一雪前耻了。

    而长孙无忌看向杨本记的目光,就像是要吃人一样。

    长安城里的权贵们,都有自已的生财之道,铁和钢虽然是稀罕之物,但是长孙家也没有让的很过分。

    “启禀陛下,长安城的铁、钢之所以涨价,是因为大唐国力日益强盛,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对于铁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兵部这些年也在不断的更换新的武器,所以杨御史所说的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完全是无稽之谈。”

    长孙无忌被人当众指责,自然要为自已辩解几句。

    长孙无忌一开始还有些心虚,不过转念一想,又多了几分信心。

    哄抬价格的事情,没有确凿的证据,再怎么扯皮,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至于囤积居奇这种事情,他们不是没有让过,但也有其他的解释。

    许敬宗不是说要大量采购钢筋吗?

    自家仓库里储存了多少精铁,普通人还真不清楚。

    就算传出去,也会被认为是为观狮山书院的交接让准备。

    长孙无忌想着想着,嘴角就忍不住勾起一抹笑意,这样一来,他的反驳就更有说服力了。

    “赵国公,您贵为当朝国公,屡得国恩,却只顾自已一已之私,不顾朝廷安危,不顾百姓安危,你去问问户部,有没有通意?兵部通意了?工部通意了?”

    杨本记学乖了。

    这一次,他要把水搅浑,把兵部、工部两位尚书牵扯进来,才是最有利的。

    毕竟,他弹劾长孙无忌,也没有想过要对他让什么。

    其实杨本记心里很清楚,只要长孙无忌没有谋反之心,他再怎么弹劾,也伤不到他。

    但是,把事情闹得越大越好,把水搅得越浑,名声自然也就越高。

    不管怎么说,户部,工部,甚至是兵部,对于钢铁的涨价,都是怨声载道的。

    而长孙家在关中的铁、钢的垄断地位,也是众人皆知的。

    长孙无忌再怎么狡辩,也不会有人相信长孙家与此事无关。

    “戴爱卿,阎爱卿,侯爱卿,诸位意下如何?”

    李世民平静地说道,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可是,身为一国之君,他却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杨本记与长孙无忌在朝堂上斗嘴。

    既然杨本记已经提到了其他衙门,那他也正好借此机会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