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23章 食邑百户

    姜云一时间喜不自胜,竟是连谢恩都忘了。

    毕竟,他这个年岁就当上了四品大将军,这样的功绩绝非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最后还是他爹虎威大将军推了他一下,姜云这才起身站在大殿中央,谢了恩。

    “微臣,谢主隆恩。”

    平王端起面前的酒杯,借着喝酒的由头,上下扫视了姜云好几眼,似乎是要将他看穿一般。

    皇帝道:“诸位爱卿,恐怕还不知道咱们的姜小将军立了多大的功劳。”

    “不日前,南蛮入侵三水县。为的从三水县一路直捣黄龙,拿下朕的项上人头。”

    此言一出,众人吓的又是齐齐跪拜在地。

    大殿内肃静了许久,众人大气都不敢喘。

    良久,皇帝这才开口。

    “诸位爱卿都起来吧,这不是有姜小将军吗?”

    众人闻言,这才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赞美起姜云来。

    最开始还有人私底下犯嘀咕,认为姜云如此年轻,不过是仰仗了他父亲虎威大将军,这才这样快爬到这个位置。

    可皇帝这番话一出口,谁还认为姜云这四品大将的来路不正?

    “姜云将军年纪轻轻,一表人才,又如此有勇有谋,我大宋有这样的猛将实乃是一大幸事啊!”

    “是啊,说起来也是虎威将军教子有方,正所谓虎父无犬子便是如此了吧。”

    “也不知姜云小将军是否婚配?说起来,我家中有一犬女,可有机会同小将军联姻?”

    “郑松,你家那女儿性子太过聒噪了些,还是我家女儿把性格恬静又会琴棋书画,珠算是最为拿手的。小将军在外征战,我女儿便能够替他打理好内宅的一应事务。”

    ……

    众人原本是在夸赞姜云的智勇,到后头竟都说起亲来了。

    姜云到底是年轻,并不擅长应付这样的场面。

    最后还是他的父亲虎威大将军站起来一一回敬。

    皇帝本就欣赏姜云,见众人夸耀,亦是喜不自胜。

    皇帝一拍龙椅,又道:“要说起来,此次领兵出征的功臣可不止安定将军一个。”

    众人这才有些惊讶的你看看我,我瞧瞧你。

    不曾听闻近日军中出了什么将领啊……

    皇帝笑眯眯道:“夏爱卿,还不来听封?”

    “微臣在。”

    皇帝又道:“还有夏姑娘,也一并听封。”

    被点名的夏清宁适才刚趁人不注意偷偷塞进一整只虾球。

    蓦然被人点名,险些被噎住,好不容易咽了下去,便起身,跪在了自家父亲的身后。

    “民女在。”

    “夏姑娘协助安定将军有功,特赐良田百亩,享百户食邑。”

    “夏爱卿教女有方,赐琉璃尊一对、黄金百两、玉如意一对、蜀锦百匹。”

    “微臣叩谢皇恩。”

    “民女叩谢皇恩。”

    皇帝的封赏一下来,下面的人便又开始揣测起他的意思来。

    怎么夏千帆只是因教女有方而受封,主要受封的,还是这么一个小女娃。

    食邑百户虽说算不得多,但是实实在在是有了自己的封地,每年拿俸禄的。

    女子除非获封郡主或公主,否则即便是得封诰命也不会有自己的封地。

    不说多少钱财,这是一份无上的荣光啊!

    这么一来,这个小女娃的身份便是在整个京城的女子当中也排的上号。

    可偏偏,她也不过看起来四五岁的年纪。

    说她助安定将军平定反叛有功,实在是有点难以服众。

    姑且就算这小姑娘不知什么地方走了狗屎运,合了皇帝的眼缘吧。

    得了这样大一个封赏,落在寻常女子眼中自是喜不自胜的。

    可夏清宁却不卑不亢的接受了这份寻常人眼里的殊荣,因此也更让皇帝高看了她一眼。

    皇帝究竟为何降下这样无比尊贵的荣耀夏清宁心中也知道些缘由。

    大抵是姜云同他说了些什么,使皇帝直销员了自己的功劳,可女子插手军务到底不合礼法制度,更何况还是这么一个奶娃娃,说出去也没人会信。

    于是皇帝这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补偿夏清宁罢了。

    【这皇帝老儿也算是够义气。所以说名义上没有承认我为大宋的付出,行动上倒是一点儿也不落下的补给我了。】

    【还算是个明事理的国君,不枉费我如此费力的维护他的统治了。】

    夏千帆再次听着自家女儿心里头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论,如今内心已是心如止水。

    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他原以为自家女儿会心有不甘或者是觉得委屈,毕竟她的功劳是姜云都承认下来的,可却没法子像安定将军那样光明正大的获得封赏。

    如今听到她内心这样想的开,夏千帆也就放心下来。

    皇帝心中高兴,又是几次举杯宴饮。

    酒过三巡,平王忽而开了口。

    “自古年少出英才,安定将军的神勇让本王也不得不为之折服啊。”

    正说着平王便朝着姜云举杯。

    姜云也举起面前的杯盏同他遥遥共饮。

    “多谢殿下嘉奖。”

    平王放下酒盏,“只是有一事,本王尚且不明。”

    姜云道:“平王殿下但说无妨。”

    平王蹙起眉头,“这三水县算得上是我大宋的边陲小镇,并不起眼。安定将军是如何知提前知晓有蛮子要入侵那里的?难不成连三水县都有将军的探子吗?”

    姜云正欲回答,就听见夏清宁开口。

    “不只是平王殿下,民女也很好奇安定将军究竟如何知晓?莫不是从战场上锻炼出来的感觉?”

    夏清宁这么一插话,倒是让姜云有些不明所以了。

    究竟怎么发现的那群蛮子,夏清宁应该是最清楚不过的,如今却这样说……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夏清宁在掩饰真相。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姜云还是顺着话头这样说下去了。

    “正是如此,多年战场上的敏锐感使本将军觉察到三水县有不同寻常的地方,所以才派了先行队伍去查看。”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着实吓一跳,三水县果然有动静,蛮子就在三水县城外蠢蠢欲动,所以才请求皇上下旨,准许我领兵出征。”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