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2章

    苏莞和家里人商量了一下,准备去清河县找些托,让他们去留芳斋把消息给撒出去。

    留芳斋可是连锁,在襄州府各个县城都有分号,把方子卖给她们才能卖的上高价。

    找托儿这事,苏莞亲自去找,找了一些伶牙俐齿的妇人们,给她们拿点铜钱,让她们跑到留芳斋去唠嗑,唠着唠着,就把这消息给告诉他们掌柜的了。

    他们只要听说过沙琪玛,或者是吃过沙琪玛,那都不会放掉这个机会,苏莞只需要在家里等着就行。

    几个妇人拿钱办事,当即就结伴去了留芳斋。

    按照苏莞教她们的说辞,各自发挥。

    先是进店走一圈,啥也不买,面露难色,这时候,店里的伙计定是会问她们想要什么。

    然后她们再乘机说想要吃沙琪玛,但是店里没有,很可惜,沙琪玛有多好吃之类的。

    第132章-遇见狠角色了

    这时候,另外一个托儿再来插话,说自已认识做沙琪玛的那个年轻姑娘,是自已一个亲戚村里的。

    只是很久没看见出来卖沙琪玛了,下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碰见。

    这些大娘们无师自通,比苏莞教的还要演得好。

    连什么,要是留芳斋天天有沙琪玛卖就好了,她们身边邻里邻居都喜欢吃,要是这里有的话,她们天天来买。

    留芳斋的掌柜已经惦记这个沙琪玛很久了,之前想继续观望一下,还找人去买了好几次回来,想要自已研究是怎么做的。

    试了很多种办法都失败了,要不就是做不出那个味道来,反正和正宗的沙琪玛比起来,差了很多。

    复刻不出来,他们也只好放弃,到年关的时候,一直想找这个卖沙琪玛的小贩,想买她们的方子,结果她们愣是没再来过县里了。

    现在听见有人提起,他们怎么会放过这次机会。

    伙计立马就去找了掌柜,告诉他有人知道那卖沙琪玛的小贩家住何方。

    几个大娘一直等着的,还在假模假样的挑选糕点,等着人来找她们。

    那姑娘说了,必定会找她们的,到时候,她们就把她给的地址,告诉那人便是。

    苏莞看差不多了,就先行一步回家里等好消息去了。

    没等多久,不过是第二天上午,就等来了她要等的人。

    留芳斋在清河县的分号掌柜,坐着马车来了山羊坳,直接找到了苏家。

    还是和上次一样,在院子外面安了一张小桌,然后把顾老爷前头带来的那些点心和茶叶摆上招待。

    顾老爷走的时候只把地契带走了,这些吃的喝的都没动,索性也不能丢掉浪费,苏家就给留了下来,现在正好借花献佛了。

    清河县的留芳斋是个女掌柜,年纪瞧着在二十七八的样子,五官端正清秀,身形纤细,但眉眼中透露着精明。

    这位女掌柜姓李,李掌柜看苏家居然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来和她谈,这么小的姑娘,能懂这些吗?

    不过,既然是她主动上门,那她便直接说明来意:

    “我是清河县留芳斋的掌柜,我姓李,实不相瞒,今日前来是为了与你家谈谈沙琪玛配方一事,这位姑娘,你若是做不了主,便叫你家的爹娘来与我谈吧,我也不想被人说成是占你一个小姑娘的便宜。”

    李掌柜这是觉得苏莞年纪小,做不得主,有顾虑也是正常。

    苏莞只是淡淡一笑,道:

    “李掌柜,久仰大名,也实不相瞒,你们口中的沙琪玛,便是我琢磨出来的糕点,没成想,在清河县还挺受欢迎,老少皆宜,您若是想要沙琪玛的配方,那还真只能和我谈了,不过李掌柜可以放心,这事儿我可以自已做主,家中父母兄弟都没有异议。”

    话毕,李掌柜的眼里闪现出一丝微不可察的惊艳。

    没想到,这糕点竟是这小姑娘琢磨出来的,倒是她低估了人家。

    而且人家面对她这气势,丝毫不露怯,还能心平气和,笑意盈盈的和她谈话,这份气度和胆量也属实难得了。

    “既如此,那我也不和苏姑娘绕弯子了,今日前来,是想问,你这沙琪玛的配方卖不卖?”

    “卖!”苏莞中心十足的甩出一个字,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到让李掌柜都没反应过来。

    看她笑容满面,且一脸真诚的样子,倒不是个扭捏的性子。

    “那苏姑娘可想过这方子要卖多少银子?说个数出来,我也好看看,是否在我的预想之中。”

    老油条就是老油条,不把自已的路堵死,一方面让你叫价,一方面又说,是否在自已预想内,给自已留足了余地,以免她狮子大开口。

    “五千两,不还价。”苏莞早就想好了。

    李掌柜听见这个数字,脸上的笑意,淡了一些下去,抬眼直勾勾的盯着苏莞,温柔又老练,却不显唐突。

    “苏姑娘,可我这边预想的价格是四千两,我们给出的价格,一定是符合常理的,做糕点生意的,都是小本买卖,四千两,换做任意一间糕点铺子,最多能给出三千两,可我们留芳斋不一样,在整个襄州府有多家分号,给出的这个价格,已经是最高的了,当真不再让让?”

    “是啊,留芳斋声名远扬,且口碑上乘,在糕点行业,属于襄州府的行业龙头,我这五千两,也已经最少的价格了,您今日竟然主动来找我了,肯定也是看中了这沙琪玛的商业价值,能给留芳斋带来不少盈利,我只是在清河县这样的小地方做做生意,不过短短两月,也已经盈利百两多。

    但要是放在你们留芳斋多家分号一齐上市,至多不过两年,便能完全回本,往后便是纯盈利,我也是个懒人,若非是不想吃苦,这方子我还舍不得卖呢!”苏莞说完,不好意思的低头笑笑,但却是掩饰不住骄傲的神情。

    她说的的确不错,沙琪玛放在留芳斋,最多两年就能回本。

    而且,这李掌柜能拿出这样一张方子,她在她们东家那里,也能得不少脸面和抬举。

    一高兴,把她掉到襄州府的分号去做掌柜,岂不是风光无两。

    而且她说的这些,仔细听来,也头头是道,苏莞完全占据主导权吖。

    “四千五百两,苏姑娘再考虑考虑?”

    李掌柜还想压价,但是苏莞摇了摇头,比了一个五的手势,笑的人畜无害:

    “李掌柜,我说了,五千两,一文钱的价都不还呢”

    伸手不打笑脸人,而且她才是有求于人,只能陪着一起陪着笑脸。

    这苏家姑娘,看似纯良无害,实则是在和她打擂台呢,戏唱的轻轻松松的,让你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甚是无力。

    李掌柜今天算是碰到狠角色了,这姑娘年纪轻轻,帐算的明明白白不说,利弊更是权衡的滴水不漏。

    可是,李掌柜也是个人精,她往东家那里报的就是五千两,她想吃回扣,又看苏莞年纪轻,不拿她当个人物,结果今儿个一脚踢在铁板上了。

    第133章-成交

    没办法,沙琪玛的事情,东家那边早就已经盯上了。

    去年,她买了两份送去东家的府上,东家尝了以后十分惊喜,一直想要这个方子来着,留芳斋已经许久没有过新品了,正是需要创新来留住客源的时候。

    这次立下军令状,对于沙琪玛的方子志在必得,还想吃点回扣,奈何对方给的价格正好卡在五千两,她是一点便宜都占不到。

    “苏姑娘,四千八百两吧,听着吉利,你发我也发啊。”

    李掌柜还是想要吃点回扣,多少吃一点,才不枉她费心走这一遭。

    “李掌柜,您这就不合适了,我已经说过几遍了,您要是不诚心要的话,我这里还有其他的选择,百味轩也是来找过我的,我只是想着货比三家,所以才没有答应他们。”

    苏莞也是个很有原则的人,反正她是不会松口的。

    这个百味轩她也打听过了,和留芳斋是对家来着,这两年兴起的糕点铺,因为规模还没有留芳斋大,所以一直被留芳斋压着。

    想必,留芳斋要是再出不了什么新的花样,就真的要被比下去了。

    “苏姑娘,别说了,五千两就五千两,成交吧!”

    李掌柜的态度,变得可快了,生怕苏莞一个不高兴,把方子卖给百味轩了。

    这要是单子没谈成,还让对家给拿走了,那她这掌柜也算在干到头了。

    苏莞差点没忍住笑出来,李掌柜这么现实的吗?

    “行,掌柜是个爽快人,咱们一手交钱,一手交方子,到时候手把手教学,包教包会,但在此之前,文书得写好,一式两份,还得上交府衙盖章,方可生效。”

    这种大金额的交易,还是经过官府介入比较保险。

    李掌柜长呼出一口气,眼前这位,日后不得了啊,小小年纪,算盘打的精明着呢。

    “可以,都是苏姑娘说了算。”

    文书由李掌柜这边拟定,苏莞仔细看过以后,确认没有任何隐患,这才签下名字按手印。

    等到文书过了官府盖章以后,再正式交易银票,教她们沙琪玛的制作方子。

    三天之后,李掌柜派了马车来请苏莞到留芳斋去教学,文书也已经盖好了官府印章,正式生效。

    苏莞叫上三哥陪自已一起,到了留芳斋,拿到自已的那份文书,李掌柜给了她一个盒子,里面都是一百两的银票,一共五十张,点清楚以后,才进厨房开始教学。

    留芳斋日前已经把所有分号选出来的代表叫到清河县来学习沙琪玛制作。

    这沙琪玛很好学的,来了十几号人,一天就都学会了。

    揉面都会揉,把比例和她们一说,然后教她们把流程走一遍,基本上天天做着糕点,和面粉打交道的,都是一学就会。

    比沙琪玛复杂的糕点多了去了,沙琪玛算是最简单的了。

    李掌柜都没想过,这沙琪玛居然做起来这么简单,还是用油炸的,头一次听说用油炸的糕点。

    苏莞第二天又去了一趟,替她们巩固了一下,一一尝过她们做的沙琪玛,都已经达到了预期,差不多了。

    五千两银子,挣得轻轻松松,苏莞悄悄地成为了小富婆。

    第一天晚上,苏莞把五千两银票带回去给苏母的时候,一家人沉默了,他们的沉默震耳欲聋。

    五千两啊,放在半年前,他们从来不敢想,现在就这么摆在眼前,她们不得不相信,这不是在做梦。

    “咱们把家里的家具全部都换一遍,换成全新的,我想了一下,要去买两匹马回来养着,家里弄辆马车,将来专门用来送货用,去哪里也方便,到时候,羊奶皂要销到襄州府,还有周边的县城,总得有个像样的交通工具。”

    “都听你的,莞莞想怎么弄都行。”苏母没意见,苏家人都没有意见。

    “那买马的事情就交给三哥,去买两匹温顺强壮的马儿回来,家里再多建一个马棚出来,爹不是还想养两头小猪吗,也顺道一起养了,咱家现在也不缺银子了,房子弄宽敞一些,不碍事。”

    苏莞做好规划,到时候她要在屋子后面的空地开个小花园出来,专门用来种鲜花,现在开春了,万物复苏,百花齐放,要做花香味的羊奶皂和沐发皂,就不能缺少鲜花这样的原材料。

    很多地方都需要改良,苏莞要开始做中低端皂了,有专门给富人们准备的,也有给普通人准备的。

    苏宸特意跑了一趟襄州府去买马套马车,苏莞让他从襄州府买了很多鲜花种子回来。

    月季,蔷薇,芙蓉,茉莉,玫瑰,牡丹等这些,只要有的花种子就全部买回来。

    苏莞上辈子有学习过园艺,照顾花草不在话下。

    她甚至要特意弄上几亩田,专门用来种花,蒸馏提取花露花油。

    关于蒸馏,上高中大学的时候,有特意跟着导师实践过,只要把需要的工具准备好就行,按照原理走,就能成功。

    苏宸从州府回来的时候,是自已驾马车回来的,两匹马花去了三十两银子,加上套的马车顶,一共是三十五两。

    按照苏莞的吩咐,他买了很多的鲜花种子回来。

    前面在建房子,苏莞就拿个小锄头在后面松土,拔草。

    把后面那一块空地的野草全部拔干净,土也都翻过一遍,苏母他们帮着她一起弄,不过一天的时间就弄好了。

    然后在后面围上竹篱笆,篱笆要打的高一些,月季蔷薇顺着墙角撒,几个月以后,就会爬满枝头,得到一面面的花墙。

    光是这一小块地还是不够,还得额外弄两亩地出来,专门种花用,既然要把羊奶皂当成主业,那就要做好一切打算和规划,自给自足。

    不要怕费钱,也不要怕费力气,前期养花肯定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就能种出来的。

    鲜花开放以后,采摘下来晒成干花储存,需要大量的杏仁油做浸泡花,比如,茉莉,桂花,兰花这些,可以做成浸泡油。

    牡丹,蔷薇,月季这些,可以提炼成花露和花油,做出各种香味不同,颜色也不同的皂出来。

    而这些皂的走高端风格,专门做有钱人的生意。

    普通百姓,便是最基本的羊奶皂,不添加任何花油,最多只是染色,大家都买得起。

    第134章-买地

    晚上,苏家人闲下来,苏莞把自已的构思和家里人说了一声,有关于她想把家里的几亩农田弄成花田的想法。

    于是,一家人饭后围坐在八仙桌旁边。

    “我要做很多不同种类的皂出来,所需要的鲜花也不能少,但咱们家后面那一块地还是不够,所以就想来和爹娘哥哥们商量一下,家里的农田今年就不种了,用来种花吧,

    咱们家现在也不缺银子买粮食吃了,到时候我还有一些别的规划,但现在才刚开始,还得慢慢来。”

    苏母倒是没什么意见,只是苏父有些犹豫,他是个地道的庄稼人,往前几代都是泥腿子出身。

    他们这种小老百姓,就靠着家里的田地过日子,虽然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他们家有钱了,可是,他还是想要种点地,心里踏实一些。

    苏莞了解到他的想法,点点头,可以理解。

    于是,她就想着花银子去买几亩地回来,最好是离家里近的,太远了的话,她也不好打理。

    山羊坳的村民,家里的田地都是管着一家人温饱的,要是找他们买的话,他们应该没人愿意。

    想来想去,也想不到好办法,直到苏慕开口,说了一个提议:

    “找姜生吧,他们家的地空着,这些年都已经慌了,他娘身体不好,他和他媳妇儿刚成家,也担不起那几亩地的担子,怕是也种不出粮食来,干脆找他们把地买下来,他们还能得一些银子养家糊口,姜生这个人还不错,是个老实本分的。”

    苏母听儿子这么说,倒是十分赞同,立马接话:

    “你二哥这么说,我倒是想起来了,姜生家的地的确是荒着的,他爹去世的时候,他才没多大,根本种不了地,虽然现在娶媳妇了,可是娇杏的年纪也小,人也瘦瘦小小的,哪像是能种地的料子?只能在家里做点家务,照顾一下生病的婆母,两口子平时再种点菜什么的,就算不错了,你二哥倒是给你出了个好主意,

    你爹是个一根筋,那几亩地他种出感情来了,舍不得荒废,你也别和他一般见识了,左右咱家不差这点银子了。”

    “莞莞,爹不是不舍的把地给你种,只你爷爷去世的时候,交代了,只要我人还在山羊坳一天,那地就不能不种粮食。”

    苏父和苏莞解释清楚,他也是有自已的考量的。

    古人都是最重孝义的,老父亲留下的遗言,不得不守啊。

    “爹,你不用自责,我都理解,那就按照二哥说的,去找姜生买地,姜生家也不容易,我想着的是,以后就请他们两口子,帮咱家做事吧,生意一旦做起来,肯定也缺人手,咱们需要几个信得过的老实人帮咱们做事,我也观察了一下,他倒是个懂知恩图报的,这段日子在家里帮忙建房,不要工钱不说,还踏实肯干,咱们也算是做点善事,帮扶一下。”

    苏莞看这满村子里,能打交道的也不多,就那几家,到时候需要的话,就都找她们来做事吧。

    一个陈家,一个赵家,都是和苏家关系好的,两家的爹和苏父是好兄弟。

    陈大娘比较温柔,做事也很细心,印象中,苏莞每次看到她,她都是会笑眯眯的和自已打招呼,有一次家里煮了水煮蛋,还给了苏莞一颗。

    那会,苏莞刚刚回来苏家不久,算是难得的一份善意。

    赵大娘则是性格豪爽直接,不会扭扭捏捏,之前还总是帮着苏莞说话,最看不惯那些目中无人的人。

    但她也很热心,请她帮些力所能及的忙她都会帮。

    陈大娘有两个闺女一个儿子,两个闺女都已经嫁人了,还有个十岁的儿子,在村里的秀才办的学堂念书。

    赵大娘有两个儿子,已经娶媳妇了,孙女孙子都有了,两个儿媳也挺乖巧听话,妯娌之间关系十分和睦。

    只有做婆婆的会做人,会调和,家庭才会和睦,一般来说,能把家治好的女人,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苏莞去找姜生说买地的事,她已经了解过了,按照市面上的价格,一亩地是二十两银子,地里年年能出粮食,自然贵,他们家有三亩地,已经慌了许久,最多只值十五六两,但是苏莞还是按照二十两一亩买下。

    姜生是很不好意思的,那地他自已也不种,荒在那里,现在苏莞要买,还给这么高的银子买,就说少给点得了。

    但是苏莞已经把银子给准备好了,六十两一两不少,之前拿了地契,这三亩田以后就归她了。

    不仅如此,苏莞还聘请姜生夫妻,以后帮自已打理花田。

    打理花田比种地简单,平时浇浇水,除除草,去去枯叶,但是他们一旦要做这个事,松土,锄野草,播种,都得亲力亲为。

    前期苏莞会在旁边协助,告诉他们,什么花该怎么种,什么花每几天浇一次水,浇多少,那都是学问。

    襄州府气候宜人,没有什么旱灾和雨水灾害,降雨量还算正常,种植花草比较适宜。

    而且,到了夏天,虽然也热,但阳光不算猛烈,花草也能存活下来。

    这个地方,就相当于现代的云南一带,本就是适合种花的。

    但这个时期,人们对于花草的欣赏,除了一些达官贵族,名门世家喜欢以外,老百姓们都不是很在意,毕竟在他们看来,能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

    苏莞给他们开工钱,一个人三两一个月,不用出远门,就在家附近,还能顺便照顾长辈,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田里没事的时候,就去苏家帮忙,给皂做包装什么的。

    姜生收了买田的银子,当场又拿出来四十两,还给苏莞。

    “苏莞,这四十两是欠江遇的,他说了,如果他不在的话,这银子就让我还给你,现在我把银子还给你,心里也就没有负担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