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183.一八二章

    第五卷

    一八二章

    (两年后)

    夏末寅时,

    天际一团亮白,正是破晓时分,流照阁内的灯火却已燃了一夜。

    佥都御史言脩站在阁外,抱着今早新取的邸报、军报与急信轻叩了叩房门。

    进来。须臾,

    阁内传来一个清寒的声音。

    言脩推门而入:柳大人,今日通政司与兵部同时送来了几封急函。

    柳朝明正在批阅奏本,

    提笔蘸了蘸墨,

    没抬头:捡要紧的说。

    是。言脩道,湖广近年屡犯桃花汛,

    内阁议定重筑堤坝后,工部派去查探江堤的人已将缮造所需款目送回京师,

    比预计的多出一百五十万两。

    柳朝明笔下不停:知会沈青樾了吗

    已禀报沈大人了。沈大人那里回话说,此事他会派户部的人去武昌府一趟,然兹事体大,

    仍让下官来告知首辅大人一声。

    柳朝明道:知道了。

    这是沈奚与柳朝明之间长久以来达成的默契。

    自晋安元年九月,朱南羡重整内阁,任他二人为首辅次辅,

    两年来,凡遇与民生财资相关的政务,

    大都由沈奚先行料理,除此之外,

    若是涉及刑案审查,

    官员考绩,

    军政要务一类奏折便会率先递到柳朝明案头。

    言脩又道:陛下自两月前大破赤力三皇子达木尔所率二十万大军告捷,

    如今已带着西北新军追出流沙关外,再次击溃达木尔‘铁鹰之师’,内阁五月时已去信赞贺陛下,而今是否要再去信一封

    柳朝明听了这话,笔下略略一顿。

    朱南羡的确是难得的帅才。

    两年前,他轻装简行抵达西北后,达木尔趁他没来得及休整,召集十万大军对凉州卫发起总攻。当时的西北正是军怨沸腾之际,朱南羡在一夜之间连斩三名统领重肃军纪,随后趁着天寒,召集士兵们在城墙上泼浇凉水。凉水霎时间结冰,城墙湿滑难攀,成功阻挡攻城。随后聚齐一万弓箭卫放箭雨,将达木尔十万大军消耗得差不多了,才亲率轻骑卫出城,一鼓作气以少敌多首战告捷,令西北军心大震。

    翌年春,达木尔重整四十万大军卷土再来,此战朱南羡虽战败,却也重创了铁鹰之师,为等待援军争取了时间。此后两月,兵部与都督府迅速整合了北大营驻军及各驻地军卫征伐西北,朱南羡将这支大军命名为西北新军,率其对强占凉州卫的铁鹰之师发起突袭,大获全胜,夺回凉州重地。

    自此以后,双方屡次交手,西北新军胜多败少,直到今年,即晋安三年五月,朱南羡于沙洲卫大破赤力二十万大军,并率兵追出关外,痛击敌寇。

    柳朝明道:陛下这一役过后,就要整军返京了吧。

    是。言脩道,西北送去兵部密信上说,陛下大约会于初秋时节启程返京。

    柳朝明道:不必额外去信赞贺,将陛下返京时日与行程告知礼部户部,传令沿途州府准备接驾。

    是。

    言脩应完声,将手里的急函与邸报整理了一番,自最底下取出两封类似家书的普通书信,续道:另还有两封信是通政司送来的,其中一封,是苏大人写给大人您的。

    柳朝明的笔头又是一顿,却没作声,在奏本上不疾不徐再提数行批语,尔后拉出长长一撇收了尾,才道:写了什么

    苏大人说,她有些急务要料理,要把原定的返京日子推迟两日,要五日后,七月十二才回来。

    柳朝明沉默片刻:说是什么急务了吗

    没提。言脩道,但通政司的人说,苏大人给您来信后,还另给沈大人去了一封,里头写没写明白急务的内容下官就不知道了。

    柳朝明没接这话,问:不是说还有一封信

    另一封信是四王妃写来的,说四殿下在回京途中又犯病了,一行人要在济南府休整些时日,进京复命的日子也要推迟,但八月的秋礼还是赶得上的。

    赶得上便好。柳朝明道,回信让他们以殿下身子为重,且慢行罢。

    言脩应是,又一叹:真是可惜,四殿下守了北疆十余年,胸怀韬略,骁勇善战,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患了痴症便罢了,还惹上这恼人的头疾。当年殿下落马受伤后,大人还去信令他在北平府好生休养,殿下若肯听大人的劝言,大随也不至于又痛失一名将才了。

    两年前朱南羡亲征前夕,朱昱深中箭落马。

    翌年夏,朱南羡率西北新军突袭赤力军后,达木尔的铁鹰之师一度溃不成军。后探子来报,说赤力与北凉意欲合力进攻大随。朱南羡于是与朱昱深决心同时率军出击,破坏敌方的合谋计划。他二人虽各自得胜,但因朱昱深受伤后一直负伤作战,在此一役中又亲为先锋,率军破敌,追到珲春岭不幸遭敌暗算,落马坠崖。

    四王妃沈筠带亲卫在崖下不眠不休地找了三个日夜才找到了朱昱深。当时朱昱深只剩了一口气,也亏得他常年习武,身体底子十分好,随行大夫才救回他一条性命。饶是如此,朱昱深醒来后却成了痴人,不言不语,不识人不记事。

    ; 柳朝明道:凡事有因才有果,若非四殿下率兵击溃了北凉军,与陛下一起阻挠了北凉与赤力结盟的计划,如今的北境也不会有这年来太平,倘若军费沉冗,又哪来钱财为湖广一带重筑河堤

    言脩道:虽是这个道理,但下官一想到四殿下如今的样子,心中总免不了痛惜。

    柳朝明自案头又取了一本奏疏,翻开刚看了两行,眉头忽然一蹙,问:苏时雨说她回京的日子要推迟两日

    是。言脩诧异道,有什么不妥么

    柳朝明略想了想:把京师的州县志取来。

    州县志上标注得十分清楚,从大随以南回京师,最好走的一条官道途经岙城,可苏晋此番返京绕道苏州便罢了,竟还要推迟两日

    柳朝明的目光落在苏州府右上方,一个十分不起眼的,名叫清河的县城。

    我说沈青樾怎么不等朱南羡回京,这时候便让四殿下来应天复命,原来他与苏时雨已觉察出不对劲,打算对殿下与本官动手了。柳朝明寒声道。

    言脩闻言大怔:大人何出此言又看向桌案上摊开的州县志,这个清河县里有大人与殿下的暗桩

    柳朝明没答这话,自书案前站起,吩咐道:命人跟沈青樾带句话,本官有急案要办,外出三日,由他主持廷议。

    大人是要亲自去清河县言脩愣道,可沈苏二位大人已对大人起疑,大人此去清河县,难道不怕打草惊蛇,更加深他们的疑心

    可他这一问仍没得到答复,柳朝明早已推门而出。

    此时的天全亮了,一道金霞洒落,宫阁也不再沉寂。轩辕台前的掌灯内侍刚吹熄了手里的风灯,直见前方有一气度清寒之人走来,认出是柳朝明,忙不迭跪地行礼:拜见首辅大人。

    柳朝明没理,径自往宫外走去。

    打草惊蛇又怎样呢

    杀无赦的诏书早在这深宫里头藏了两年。草不打,蛇已经惊了,既如此,他该如何行事就如何行事。

    反正生而为人,来去孑然,从来就没惧过什么。

    苏晋自接到沈奚的信后,命随行护卫在苏州府郊外驻扎,换了一身装束,独带着覃照林往清河县而行。

    两人着便衣,在驿站雇了马车,足足行了一日。

    得进了县城,覃照林十分不解地对苏晋道:大人,俺是真地没整明白,您如今官都做得这么大了,沈大人咋还要您亲自去办案不就一个小县令么,您随便写个令状,派人来一窝端了不成

    苏晋一听这话就笑了:你当县衙是山贼窝略一顿,又道,此案非我亲自来查不可。

    覃照林闻此言,心中一下有了眉目:难不成是咱们在安南查了大半年的案子终于有了线索

    苏晋点头:对。

    覃照林搓着手:俺倒要看看这位富可敌国的土财主究竟是谁。

    覃照林言语里的土财主确有其人。

    却说苏晋出使安南期间,在当地发现许多大随货物,丝绸茶叶瓷器等不胜枚举。她原本不甚在意,后来一想,大随与安南边境流寇四起,贸易不该如此繁荣才是。

    她找到胡元捷,请他帮自己追查。真是不查不知道,查了才知这些大随货物自数年前开始便成批量售入安南,源头一样,可线索没没追踪至关键一步就断,查不出那随商是谁。胡元捷精于算经,于是帮苏晋算过一笔账,若以十年计,这名将随货销入安南的随商已挣纹银万万两,富可敌国。

    苏晋深知此事不简单,且一个拥有如此巨额钱财的人,他在随境要做什么,能做什么都是不可估量的。她随即称病,在安南境内多留了大半年,收集证据账目,命人带回大随,让沈奚以户部之力举国追查。

    正是几日前,苏晋接到沈奚的密信,说此事似乎与柳昀有关,又令她急去苏州府清河县令府邸,说这名县令大约知道一些内情。

    苏晋虽马不停蹄地就赶来了清河县,但心里直觉柳昀不该是他们要找的那个行商之人。可沈奚既查了,即便不是柳昀,也该与他脱不开干系。

    苏晋是以小心谨慎,与覃照林换了装束,沿途跟车夫打听了县令为人,得知他清廉爱民,十分尊儒,尝爱跟读书人打交道,于是自称是自南方来的秀才与随从,来府上献文章,请赐教。

    应门的小厮倒也有礼,说道:二人贵客既是自杞州远道而来,不如先请到正堂稍坐片刻,我家老爷最好与读书人打交道,平生最爱诗书文章,等他下值归来,一定与贾公子好生畅谈。

    此时的天已淅淅沥沥落起雨,然雨丝疏慢,沾衣不湿。

    苏晋作揖:有劳小哥。

    小厮带着苏晋一路往府内走,绕过天井,往正堂里比出一个请姿,再道:方才忘了与贾苏公子说,今日早些时候,正有一名自杭州来,姓甄名柳的公子来拜访我家老爷,是举人出身,贾公子若等得聊赖,不妨与甄公子叙话片刻。

    苏晋闻言,自堂门口往里看去,目光落在右手旁,正端茶盏慢饮的人身上。

    一袭青衫,眉目清冷,正是柳朝明。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