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74章 鹬蚌相争

    在距离京城千里之外的雁门城,匪患猖獗,闹得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当地的知府曾派兵前去剿匪,却被匪徒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这使得城中百姓人心惶惶,整日生活在恐惧中。

    知府眼见任由匪徒如此猖獗下去不是个办法,为了城中百姓的安危着想,硬着头皮向皇上上书求助。

    寒冬腊月,京城上下了一场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飞舞,将原本光秃秃的树干装点得银装素裹,煞是好看。

    太和殿内,却全然没有雪景的宁静,朝臣们吵得面红耳赤。

    为了到底该派谁去剿匪这件事,他们各执一词。

    这些朝臣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剿匪一事既能赚取好名声,又能趁机捞到不少好处,尤其是与武将们息息相关。

    眼下,剿匪已是势在必行!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到底该派谁去呢?

    朝臣们为了这剿匪的人选,一个个头疼不已,绞尽脑汁。

    夏千帆站在朝堂之上,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

    此番剿匪,不仅能够建立民间声望,还能借机与当地的官员以及武将们打交道,拓展人脉。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好事。

    正因如此,太子党一派心急如焚,迫切地想要将这个“香饽饽”收入囊中。

    虽说平王和凌王如今已然倒台,但皇上还尚未对二位王爷做出判决。

    朝中仍有不少曾被二位王爷收买的大臣,他们还在眼巴巴地等着消息。

    尤其是平王党那些人,贼心不死。

    宋千俞调查平王的事情,早已传入他们的耳中。

    看着九皇子为了此事忙得脚不沾地,却始终没能查到平王私兵的下落。

    这些人心中满怀期待,暗自盼着平王能东山再起。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在朝堂上就像搅屎棍一般,胡搅蛮缠。

    夏千帆站在文官的队伍中,像个置身事外的吃瓜群众,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互相揭露对方的短儿,看得津津有味。

    皇帝高坐在龙椅之上,耐着性子听他们吵了大半个时辰。

    直听得头疼欲裂,却也没见他们吵出个所以然来。

    无奈之下,皇帝揉了揉眉心,不耐烦地说道:“此事容后再议!”

    随着韩五德公公那尖锐刺耳的一嗓子“退朝”落下。

    夏千帆轻轻地敲了敲已经有些麻木的双腿,不紧不慢地跟着百官们鱼贯而出。

    晚上回到家中,恰巧碰到夏清宁,夏千帆二话不说,立即将她喊到了书房。

    “清宁,你最近调查的事情进展如何了?”夏千帆关切地问道。

    夏清宁无奈地摇了摇头,满面愁容。

    “进展缓慢,爹爹,您说平王怎么就这么能藏呢?”

    说着,她那一张白净的小脸皱成了一团,活像一个委屈的小包子。

    夏千帆见状,不禁轻笑出声。

    “急不得,慢慢来。”

    “平王苦心经营多年,若是轻易就被你和九皇子找出底牌,那朝中也就不会有这么多人盼着他东山再起了。”

    夏清宁一听这话,敏锐地嗅到了一丝“瓜”的味道,顿时两眼放光。

    她满怀期待地坐在夏千帆对面,急切地问道:“爹爹,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朝堂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儿?”

    看着女儿这副模样,夏千帆哭笑不得。

    “这事儿可不算有趣,看着……”

    夏千帆叹了口气,将匪患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

    闻言,她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没了听热闹的心思,忧心忡忡。

    “唉,匪患作乱,倒霉的终究还是老百姓啊。皇上可曾说过让谁负责去剿匪?”

    夏千帆摇了摇头,“这事牵扯甚广,看皇上的态度,匪患应该是颇为严重。”

    “皇上怕是担心官员办事不力,让百姓受苦。”

    这事确实棘手,即便是皇上,在做决策时,也得权衡利弊,小心翼翼地平衡朝中各方关系。

    琴娘见父女二人一回家就钻进书房,心里那个气啊。

    她忍了又忍,最终还是没忍住,大声喊道:“你们一天天的,有家不回,就算回了家也不得闲。”

    “这到底是你们的家,还是你们的客栈啊?”

    见娘亲抱怨,夏清宁机灵得很,朝着爹爹丢去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然后像只小老鼠似的,躲在门后。

    等琴娘进屋,见只有夏千帆一个人,他便自然而然地成了出气筒。

    夏清宁趁着娘亲没注意,正准备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可她爹爹也不是吃素的,一声将她叫住。

    “清宁,见到你娘亲,都不说打声招呼?怎么这么没规矩啊。”

    夏清宁难以置信地回头,对上她爹爹脸上那似笑非笑的笑容,心里暗暗叫苦: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随即,她忙不迭地跑到娘亲身边,又是撒娇,又是卖乖,哄得琴娘转怒为喜。

    匪患一事耽搁不得,夏千帆隔天一大早便去上朝,到偏殿等候。

    一进偏殿,他便察觉到了不同寻常之处。

    以往大臣们在偏殿中虽说不会大声喧哗,但少不得要交头接耳。

    互相打招呼、寒暄几句,可今日却鸦雀无声,气氛诡异得很。

    夏千帆心中好奇,悄悄打量了一番,这一打量,他才发现,自己的站位竟然向后挪了一位。

    这可就奇了怪了,今日早朝,他前面将多一个人!

    是谁突然升官了?

    正当他准备探头去查看时,前方传来尖细的嗓音:“诸位大人,请随咱家来。”

    闻言,夏千帆压下心中的好奇,低头跟着众人走入大殿。

    今日皇上面带喜色,想来是纠结许久的事情终于有了决断。

    下一秒,皇上声如洪钟,朗声道:“众位爱卿,朕已经知道派谁去剿匪了。”

    皇上故意停顿了一下,吊着大臣们的好奇心。

    “朕决定将此事交给九皇子。”

    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哗声一片。

    不消片刻,反对声便此起彼伏,响成一片。

    夏千帆心中暗道:果然是个重磅消息啊。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