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24章

    随后,大太监将血书递给镇国公,再由镇国公往后传递。

    一块白布,满满的血迹,见者皆沉默。

    不等所有臣子看完,晋元帝前倾身子,沉声道:“当地知府不听姜卿之言,以致全城遭殃,后知情不报,欺上瞒下,罪不可恕,按律当诛,来人——”

    “将犯人押送上京,与李敬、曹氏一同问斩。”

    “是!”

    晋元帝作完对知府的处罚,再谈及姜家,“姜明昌虽为奸人所害,但没有发现石料问题亦是事实,然,他于洪灾前两日察觉问题,并积极补救,后又有其孙姜璃自愿抗灾,替祖父修桥,姜家功过相抵,朕欲赦免其罪,众卿可有异议?”

    胡大人跪下,作一副死谏之态,“请陛下三思,纵使姜姑娘有功,但又怎能弥补姜大人之过,因为姜大人的失察害死了多少人的性命,亡羊补牢,怎能功过相抵呀!”

    晋元帝再看向朝中其他臣子,除了胡大人外,没有别的出头鸟了。

    他再看向胡大人,凝重地开口,仿佛不是对胡大人一人说的,“胡卿,你是个读书人,出门坐官轿,泥泞不沾脚,不知造桥修堤之苦,就不该再贬姜家,否则,未来没人做这苦差事,朕就让你去做,届时就不知你的满门保不保得住,姜家一家都是老实人,人家孙女一个小姑娘上山下水任劳任怨,你还想怎样?”

    说的胡大人无言可对,晋元帝扫视众臣,“朕让你们注重民生,民生也是民声,来自百姓的声音,该多听一听。”

    “陛下圣明。”裴云瑾率先躬身道。

    周妙素见状,也学着他的样子弯腰,“陛下圣明。”

    孩童都知道学样,大人们也是一样,众臣不约而同地齐声道:“陛下圣明!”

    只剩下胡大人还跪着,不服气地跟着念了一遍。

    至此,姜家的案子落下帷幕,姜家没有被褒奖,但至少也没有被惩处,这已是最好的结果。

    圣旨传到姜家,姜璃喜极而泣,与姜夫人相拥许久。

    姜太爷的牌位被供奉在祖宗祠堂。

    姜璃见父亲闷闷不乐,于是问道:“爹,陛下下旨让您官复原职,重新回到御史台,您不开心吗?”

    姜御史看着姜太爷的牌位,实在高兴不了,虽然此次能保下姜家实属不易,但这一切对他姜家来说根本是无妄之灾,大半年以来的颓废,让姜御史生出了别的情绪。

    以前他觉得为官是为民,父亲向来也是这样教导他的。

    可父亲的结局,让姜御史生出唇亡齿寒之感,外人都道他刚正不阿,他也确实是这样,甚至在刚踏入朝堂的第一日,他就想过自己的千百种死法,比如触怒陛下五马分尸,比如得罪奸佞被刺而死,比如为正朝纲撞柱而死……

    他并不怕死,可历此一遭,他害怕了,怕最终要牵连家人。

    若是如此,还为官作甚?

    姜御史看向女儿清瘦的脸蛋,一年前女儿的两颊还是鼓鼓的,如今像个竹竿似的,做父亲的怎么能不心疼呢?

    “璃儿,爹想好了,准备辞官回乡,”说这句话时,姜御史面上闪过决绝之色,眸中还透着心疼,看着姜璃,“咱家多少还有些家底,我们将京中薄产变卖,回乡还有田地,也能过上富足的生活,我们一家再也不分离了。”

    姜璃一怔,完全没有料到父亲会做此打算,倒是姜夫人赞同地点点头。

    看着父母已经通过气的样子,姜璃怔愣地后退一步,“爹,陛下与辅国公主保我姜家半年,如今太子归来,又有太子替我们讨回公道,足以证明陛下与太子都是圣明之君,您为何要辞官呢?”

    姜御史深沉地沉默片刻,捏着的拳头能暴露他心底的纠结,即便做了决定仍会再次陷入挣扎,“璃儿,爹不想再重蹈覆辙了,我们一家回到家乡过丰衣足食的日子,不好吗?”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